临近年关,朝廷对支出管理也越发严格起来,基本上是不会新批项目。
像谭纶提议,如果只是提升山海关守备官职的话,问题倒是不大,可涉及到募兵,增加开销这个,好歹是在明年,内阁倒是有可能同意。
但是增建墩台,现在是决计会被否,或许来年上奏,机会还要大一些,而且银钱还得蓟镇出大头。
魏广德想到这里才开口道:“山海关这事儿,可以上奏,内阁那边我可以说说,墩台的事儿还是再等等为好。
对了,之前听说蓟辽总督赵炳然染病,你这次去看过了吗?是否真的很重?”
魏广德说了心中所想,一下子又想到谭纶下一个位置去了,于是开口问道。
“凡是在北地做过总督的,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染上一些毛病。
赵大人有咳嗽的老毛病,只是今年入秋后加重的厉害,咳起来整夜都是。
我问过郎中,赵大人的病调理都很难,基本上也就这样了。
之前他两次上奏乞归被否,这第三封奏疏怕也该送京城了。”
谭纶答道。
“子理兄,休息几日,大阅一事你就抓紧和元敬商议好,浙兵年后就会启程,三月前应该能抵达京师。
而你,看这样子,你随时都可能去总督蓟辽,接赵炳然的职儿。”
魏广德点点头。
谭纶是知道的,他北调入兵部只是临时,就是为了随时接替赵炳然做准备。
只不过现在手上的差事,是魏广德临时搞出来的,本意也是帮他积攒些功劳,在皇帝面前露个脸。
“行,好歹也不急在这一时,多少年都过去了,那墩台的事儿,就等我把蓟辽的事儿摸清楚再上奏,明日除了写陈情,还要把山海关的事儿报上去。”
谭纶下了决定,主要还是朝廷没钱,否则他做起事儿也不会这么犹豫。
隆庆二年底,赶在封衙前,六部等衙门都纷纷奏上今年工作总结,也只有吏部和都察院这段时间还忙得很,因为要给官员考评。
魏广德等内阁阁臣也在考虑写自陈,说说今年做了那些事儿,最后自谦一句德不配位,希望皇帝把自己罢免了,换能人上来更好的带领国家。
当然,这种自陈没人会当真,都是惯例,隆庆皇帝也不会因此就顺势把不喜欢的人咔嚓了,都是勉力几句,然后给赏赐就完了。
隆庆三年正月乙巳朔,隆庆皇帝行拜天礼,于宫中拜谒奉先殿,世宗皇帝几筵,弘孝、神霄二殿,礼毕,隆庆皇帝又御皇极殿,文武群臣及四夷贡使行庆贺礼,免宣表,免百官宴,赐节钞钱。
隆庆元年,俺答汗率部破关而入,在山西肆掠。
不过自年底,宣府军在马芳率领下连续出击奔袭,击败不少蒙古部落,给俺答部造成重大损失后。
隆庆二年,宣府军继续出击,大同军受到宣府军影响,在总兵官赵苛的率领下也开始试探性出关,说是打击虏骑也好,打草谷也罢,反正在宣府和大同一线,明军时不时出关奔袭,让在此放牧的蒙古部族不得不选择远离。
而俺答部在此期间也只能选择在边墙附近发动小规模攻击,这一整年,常年报警的边塞总算安静下来。
隆庆三年开年,大同军就传回好消息,大同总兵官赵岢再次率兵出弘赐堡遇虏,迎战败之,擒斩一百七十人,缴获马牛八十五匹,宣大总督、兵部侍郎陈其学上奏以闻。
隆庆皇帝在看到这份捷报后欢喜的很,为了嘉奖其功劳,赏赵苛银四十两,纻丝二表里,荫一子正千户。
宣大总督陈其学荫一子国子监读书,升大同巡抚刘佑俸一级,此战首功百户赵鹏,指挥党秀俸二级,副总兵麻锦等一级,仍赏佑及佥事刘之蒙、郎中杨愈茂等银币有差。
也因为看到这份战报,隆庆皇帝想起去岁决定筹备的大阅。
因此,隆庆皇帝单独召见魏广德,了解大阅的准备情况。
说实话,隆庆皇帝对大阅还是很期待,希望能看看大明军队的雄壮英姿。
“陛下,此次大阅共选卒约十一万余人参与,其中边军精锐一万人,来自九边和辽东。
京营选卒五万人,蓟州、昌平、保定、山东共计选调约六万人参与”
现在的军卒还在各地训练,并未集中,自然就没有进行彩排,毕竟时间还早,所以魏广德也没有亲眼去看过。
现在隆庆皇帝问起,魏广德也只能先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一遍。
“哦,戚继光只是把距离京城较近的官兵调入京营统一训练,其他的都只是派人过去监督。”
隆庆皇帝听了魏广德的话,思索片刻才继续说道:“此事记下,朝廷要早作打算,调拨军粮,让参阅官军尽快到京城参加统一训练。
善贷,你也要多去军营看看,有什么不足要及时提点一二。”
“请陛下放心,除了边军各部会在大阅前几日最后赶到京营外,其他各部都会提前一个月抵达,参加大阅礼。
届时臣会过去观看演练,若有问题,会及时和谭侍郎、戚将军商议解决。”
魏广德急忙说道,不过看隆庆皇帝眼中既有激动又有担忧之意,心中就猜到他的心态。
那就是不到最后一刻,都还在担心会不会把事儿搞砸了。
这次大阅,大明可是通知了几乎所有还有联系的番邦,邀请他们前来观礼。
大阅礼,大明已经有近百年没有举行过了。
皇帝心中忐忑之情,在魏广德看来是可以理解的。
“原本臣还打算,过几日有空闲时,去京营看看,戚将军选练的七万多人是个什么样子。
听说前几日浙兵也到了,臣也想看看在江南打出赫赫威名的戚家军是个什么军容,若是陛下有意,不妨和臣一起去看看,先一睹为快?”
魏广德知道前两天浙兵已经到了京城,入住京营,本来就打算找时间过去开开眼,见见闻名天下的戚家军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现在看到隆庆皇帝的表情,魏广德干脆提议让皇帝和自己一起去看。
“嘶”
隆庆皇帝听了魏广德的话,显然有些意动,嘴巴张了张,却没有一口应承下来。
片刻过后,隆庆皇帝才开口道:“还是善贷先去看看,替朕观察这戚家军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说道这里,隆庆皇帝嘴角一扬挂出一抹笑容道:“之前,朕也听闻过戚家军的大名,听说这支军队和倭寇交战,一场仗打下来,阵亡一般不会超过十人,多是三五人的,和其他卫所动辄百十人的阵亡相比,实在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呵呵,臣也是听说此事,所以很是好奇。”
魏广德笑道:“当初臣奉旨南下办差时,这戚家军还威名不显,不想几年时间就创下偌大名声。
等几日臣一定去军营,仔仔细细探探他们的虚实,到时候再如实向陛下禀报见闻。”
“如此最好。”
隆庆皇帝呵呵笑着,不过面色随即板起,继续说道:“善贷此去,最好问问谭侍郎大阅仪注的事儿。
朕之前抽空看过永乐后几次大阅的记录,虽多用”军容整齐“、”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臣俱惊”等词,但具体细节确实不多,礼部和兵部到现在还没有就大阅仪注达成一致吗?”
说起来也是有趣,阅兵本身兵部的事儿,可因自古有之,所以还需要礼部“略参古制,兼酌时宜”,和兵部一起制定出一套详细的阅兵仪规。
而关于大阅这件事儿,兵部倒是很积极,毕竟推动此事就是魏广德这位最年轻的阁老,还有兵部侍郎谭纶,但是在礼部这边,却显得不甚积极。
在隆庆皇帝拍板定下举行大阅后,旨意颁布不久,就有南京刑科给事中骆问礼率先上疏,称“大阅古礼,非今时所急,不必仰烦圣驾。”
由此,带动一部分官员纷纷上奏,以各种理由反对举行大阅兵。
不过魏广德并没有理会这些反对的声音,此事支持者可不仅仅只有自己,连对面的张居正其实都有这个意思,至于李春芳、陈以勤等人在隆庆皇帝明确表达出兴趣后也都不会再反对。
这些反对大阅的官员所上奏的奏疏,在魏广德看来似乎更像是为了在隆庆皇帝皇帝面前表现自己的存在。
只是这些人多不是在京城的官员,不知道皇帝已经明确首肯,他们的上奏不仅没有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反而会引起皇帝对他们的不满。
“仪注一事,臣下去会督促礼部和兵部尽快协商完成。”
魏广德一笑,继续说道:“其实,国朝大阅,早就有类似仪注,只不过因长久不曾用而尘封箱底,记得臣在翰林院时,就有幸在藏书阁中看到过永乐年间一次大阅的仪注。
臣今日回去就让人把这些都找出来,然后联系二部官员,尽快办妥此事。”
“如此甚好。”
隆庆皇帝点点头,很满意今天的召见。
等魏广德出皇宫后才暗中擦了一把冷汗,大阅仪注的事儿,他还真给忘了。
兵部倒是和吏部协商过几次,不过礼部都是以还在查阅典籍为由进行推脱,这个事儿他还是知道的。
不过说实话,魏广德一直没上心,因为他当初确实看过一篇大阅仪注,所以理所当然就把那份仪注定下的规矩作为今日大阅的仪注蓝本来考虑。
被礼部官员吹嘘无比慎重的所谓仪式,其实除了开国那会儿才是由礼部官员遍阅古籍记载,重新定下来的一套规矩外,之后的活动其实都是照抄过来,只是进行些许修改润色罢了,哪有什么神秘、庄严的。
魏广德在礼部呆的时间不短,礼部那一套早就被他摸透了。
或许就是因为手中实权太少,所以礼部官员就喜欢拿捏,或者说装清高,什么都讲“规矩”。
不过他也不能说什么,他在礼部做侍郎的时候也这么做,大家其实都差不多。
回到内阁,魏广德第一时间就给高仪和霍冀下条子,约定三日后在礼部商议大阅仪注一事,届时他也会参加。
定下三日之约,就是避免又被礼部放鸽子。
要查典籍,那就在这三日里给我找到,别到时候又说这没找到,那没看到,继续推诿。
“礼部那帮人也真是,就是搞个大阅,提振明军士气而已,居然会被一些人认为是要重新提高武将地位的信号。”
魏广德散衙回家,坐在轿子里的时候还在想着这个事儿。
只不过第二天,在内阁呆了没多久,外面就有人通报,礼部尚书高仪到了内阁,现在正在首辅李春芳值房,请魏广德过去。
昨日刚给高仪下了条子,今天人家就打上门来,魏广德还在心里纳闷,就这么个事儿值得他老人家跑去找李春芳吗?
等魏广德过去的时候,路上遇到殷士谵,快到门口的时候又看到前面的张居正,看样子似乎是惊动整个内阁,所以在他迈步进门的时候,脸上可没什么好脸色。
“正甫、善贷,你们也来看看,这是高尚书的奏疏,我和逸甫都已经看过了,看完说说你们是个什么意思。”
此时,前一步进门的张居正手里正在翻看一份奏疏,显然就是李春芳口里高尚书所写。
魏广德先向其他人行礼后,这才走到张居正身边坐下,等着他看完。
不过殷士谵却有些等不及似的,开口就问道:“大宗伯今日所奏是何大事?叔大那边还在看,不如直接说说,我有些急不可耐想探究一二。”
“呵呵,对国家来说,确实是大事。”
高仪只是呵呵笑笑,却并没有如愿直接把事儿说出来,而是有些含糊。
魏广德知道,高仪今天来内阁,不是因为自己昨天下的条子,这脸色才好看了些,不过也在奇怪,没听说礼部最近是撺掇什么大事。
魏广德在礼部做侍郎也不是白干的,自然是在礼部收拢了一批手下,礼部有点大事小情都会给他传递消息。
不过昨日回府,包括前几天,他貌似都没看到有礼部下属送过东西来。
这时候,张居正已经看完奏疏,抬头先是看了眼魏广德,露出一副笑容来,之后才把奏疏递给殷士谵,同时靠向魏广德说道:“貌似倒是你我有干系。”
“什么事儿?”
魏广德狐疑道。
刚想着不是自己的事儿,没想到下一刻张居正就说和他有关系。
“大宗伯奏请太子出阁讲学”
张居正看似平淡的口吻说道。
(本章完)
小说推荐
- 乾隆十三年((乾隆三部曲第一部-出书版)
- 乾隆朝历史相当久长,所以不能不作分阶段的研究。本书所述即其第一个阶段,乾隆朝前十三年的历史。当时朝廷如何感受若干现代问题(如人口问题,提出跨时代有创意的发展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一脉相承,如何作出欧洲式的“现代反应(如加强政府,以及打算“回向三代,做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都是本书的重要内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0章
- 我能克隆诸天万物
- 江安穿越到玄幻世界,发现自己可以克隆一切,无论是生灵还是死物,他都能克隆【克隆蕴灵丹,一阶克隆印:克隆机率100】克隆资源,加快修行速度【克隆九尾天狐,一阶克隆印:克隆机率0.1】妙识逆天神兽,相伴江安左右【克隆神国神子,九阶克隆印:克隆机率10【克隆圣地圣女,九阶克隆印:克隆机率1 巧夺神子位,奇
- 玄幻小说念棋不语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八十一章 玄拐老人!
- 隆庆天下-大陆新武侠最受欢迎小说
-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士大夫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读史与治史。因而历史小说的地位崇高,重要性远在文学作品之上,也因此,小说界的前辈们,多喜欢把作品依附在历史之上,创造出一种「以假乱真」的美感 然而,孙晓的每部作品都不是历史小说,我笔下的每个人物也不是历史的真实人物,他们都是假的,所有情节,也都是虚
- 武侠小说未知连载中
- 沙漠之狐隆美尔
- 这就是沙漠之狐 作者:所写的《沙漠之狐隆美尔》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星球大战2:克隆人进攻
- 克隆人进攻 著名的星球大战的一部分 作者:所写的《星球大战2:克隆人进攻》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6章
- 克隆地球人
- 电视台记者乔莫布里的妻子乘坐的南方航空公司的303航班班机在百慕大三角地带七万五千米上空突然消失了,二十四小时后,班机又出现并降落在机场。然而,里面的四十七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却全部是科瓦人克隆的人303航班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的四十七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在哪儿?乔莫布里历尽艰险,终于查明了真相。在他们返回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6章
- 活跳尸-克隆人的悲剧
- 活跳尸-弗兰肯斯坦作者[美]玛丽·雪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圣彼得堡的第一封信 你那时还觉得我的探险之旅会凶多吉少,但是现在看来开端良好、一帆风顺,你对此一定会深感宽慰吧。我是昨天抵达这里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写信给你,让我亲爱的姐姐放心,而且请你对我的探险事业增加成功的信心 我现在位于距离伦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3章
- 武运昌隆
- 他,顾惜朝,志向远大、谋略过人、腹中锦绣此刻却一败涂地他,戚少商,九现神龙、笑傲江湖,果敢勇决,然而却对叛徒下不去手奇书网整理提供下载。他本已一败涂地,却为蔡京所用,重拾机会踏上仕途,却也认识到自已的感情原本是向着那个男人的他再次和他站在一起,却间隔血海深仇,是敌是友亦是难辨,心中已有红泪,却还牵挂
- 武侠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0章
-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TXT下载作者:乔治·卢卡斯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 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 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
- 玄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