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孝进宫,自然是因为今日闹得满朝风雨的辽王府事来的。
现在通政司那边已经忙疯了,越来越多的官员到了那里,递上自己的奏疏,无一不是弹劾辽王不臣。
即便最初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大臣,在听闻许多同僚都跑去通政司递奏疏以后,都纷纷临时写了一份弹劾奏疏送过去。
就算辽王本来不会有事儿,有这么多官员参与弹劾,小事也会变成大事,所以他们也来了。
京城这么大动静,锦衣卫第一时间就有探子注意到了,然后上报到指挥使那里。
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闹出亲王意图谋反的消息,把锦衣卫指挥使朱希孝吓了一跳,急忙查阅湖广卷宗,并没有发现辽王有谋反的文书,不过涉及辽王不法事倒是不少。
作为鹰犬,群臣闹出这么大动静,锦衣卫必须第一时间报告皇帝,所以他这就来了。
此时,朱希孝就趴伏在大殿中央,一动也不敢动。
临时书写的便签已经递送给皇帝,但是御座上的隆庆皇帝却迟迟没有给出回应。
朱希孝清楚,这件事儿透着邪乎,貌似是湖广那边官员搞出来的,目的就是要扳倒辽王。
所谓谋反之心,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看了卷宗,知道辽王在江陵干过的那些事儿,来皇宫的路上朱希孝就已经想明白了。
他想明白了,却不能对皇帝直说,只能让皇帝自己想明白。
“知道那些人弹劾的理由吗?只是人云亦云还是有什么依据?”
良久,隆庆皇帝才开口问道。
“陛下,臣只看了几份奏疏,大多都是以辽王擅自竖立大纛对抗朝廷钦差,所以认为其行为已经意图谋反。”
朱希孝立即抬头答道,同时也仔细观察了隆庆皇帝的脸色,发现既没有惊慌也没有愤怒,倒是奇怪的很。
按理说,传出藩王谋反,皇帝应该是惊恐然后愤怒才是。
惊恐,是大明立国以来分封的藩王众多,有一个传出谋反言论,其实也代表其他藩王或许也有此心,由此带来皇位不稳。
虽然那些藩王看似被当猪一样圈养起来,可这么多年了,暗中是否有所准备,谁又说的准。
当初宁王造反,可不是那一代宁王才有的心思,而是按照准备数代,只是到了那一代的宁王认为正德皇帝失德,君臣不和,天下不稳,才悍然举起反旗。
愤怒,自然就是针对造反的藩王,也有对司礼监、对厂卫的不满。
不过就朱希孝知道的情报,辽王本就没有反意,下面的人自然也发现不了,可就怕御座上那位见风是雨。
“锦衣要加强对其他藩王府的暗查,京里的事儿,以后也要及时禀报。”
隆庆皇帝并没有打算对朱希孝做什么恩威并施,他对成国公家人还是很信任的。
“遵旨。”
朱希孝心头一松。
虽然换了皇帝后,貌似新皇对他们家还是信任有加,可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也弄不清楚隆庆皇帝对成国公府是什么态度。
现在看来,皇帝还真没有削减自家权利的意思。
“下去吧,继续严密监视在京官员动向,特别是他们和湖广方面的往来,都给朕查一查。”
隆庆皇帝又吩咐道。
等朱希孝退出大殿后,一旁的孟冲才弯腰低声道:“皇爷,辽王那边闹出这么大事儿,看要不要招内阁阁臣商议一下。”
“不用了,他们的意思,其实奏疏里都有。”
这份奏疏是经过内阁阁议的结果,那么内阁的态度其实就是要处罚辽王。
从奏疏内容看,内阁倾向于重处,但这并不符合皇帝的利益。
为什么历代皇帝对于藩王犯错,除非十恶不赦,一般都不会重罚,那就是因为要维护皇室的权威,高高在上的地位。
先前,隆庆皇帝虽然生气,可并没有打算对辽王施加重罚,根本原因还是他继承皇位时间太短,还需要施恩。
可现在的情况有些麻烦,京官这帮见风使舵的主儿动起来了,要求严惩辽王。
文官争了名声,皇室丢了面子,这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只是现在朝堂风向让他有些举棋不定,担心因此在隆庆二年就引发一场大的风波出来。
他父皇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倒是敢对朝臣大规模施以廷杖,可他现在还没这个胆子,担心闹出君臣不和的情况。
若是再有潜伏的如宁王一类的人,这江山就要不稳当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隆庆皇帝其实心中已经有了大致方向,那就是要顺着百官的意思,严惩辽王。
只不过这个度有些不好把握,内阁是看出来了,知道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建议重处,但是到底怎么处罚才算合理,隆庆皇帝还得想想。
不由得,他想到嘉靖皇帝对棘手问题的处理办法,那就是拖,拖几天看看再说。
而此时文渊阁里,通政司送进宫来的奏疏已经在司礼监登记后送到这里,看着比往日翻倍的奏疏,所有阁臣都是皱眉。
这些东西,他们可都是要看的。
别认为凡是弹劾辽王的奏疏,内容偏偏一律就可以忽略,然后弄几个模板直接票拟。
这样混日子,一旦有官员说起奏疏,自己答不上来,后果不敢想。
“还是要尽快解决辽王府事才行,否则今日的奏疏就这样,明后两日只会更多。”
张居正开口说道。
对他来说,当然是希望快刀斩乱麻,尽快了解此事。
不管皇帝最后怎么决定,反正都这样。
他希望隆庆皇帝严惩辽王,可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剩下就只能听天由命。
“也是凑巧,湖广上报,今年湖广旱灾严重,各地赋税大减,给宗室发放俸禄以后怕是连本省官员的俸禄都发放不出来了。”
殷士谵这时候开口道。
这篇奏疏是今早分到他手里来的,他也不笨,联系到辽王府案,他就知道湖广那边的希望了。
其实,削藩是文官集团的共同利益,只不过他们也知道,没有真正具备雄心壮志的皇帝,削藩基本上不可行,还会掉脑袋。
当然,文官集团也不是什么都不做,比如这一代辽王在江陵闹得太不像话,湖广的官员就抱团,联合起来说辽王谋反,希望隆庆皇帝以此名义除国,这样湖广就会少了辽王的俸禄,剩下的那些郡王什么的俸禄虽然也很多,但是最起码在湖广不会再有亲王和郡王产生。
藩王问题,实际上一直都是困扰大明的顽疾。
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就是因为看到分封制度对中央集权不利,所以推动削藩。
只不过他的军师水平太次,并没有搞清楚轻重缓急,手段过于酷烈,给了朱棣口实,从而发动靖难。
而朱棣当然也不是不知道封藩的坏处,但是他靠什么上位的,登基后自然也不会打自己的脸。
所以,他只是把老朱定下的“裂土封王”给改了,塞王全部内迁,夺走他们的兵权实施圈养。
而到了弘治朝的时候,宗室问题其实就已经暴露了苗头,经过正德和嘉靖两朝后情况越演越烈,已经成为公开的大问题。
其实从嘉靖皇帝在后期连续削藩来看,他已经有这个打算,那就是藩王只要犯下大错,就借机会削藩,徽王和伊王就是撞枪口上了,被他乘机拔除。
所以当初魏广德弹劾徽王时,不是他影响力大,而是刚好和了嘉靖皇帝的心意。
至于为什么不能大张旗鼓的削藩,其实主要还是法理依据不足。
老朱定下的《皇明祖训》在那里,削藩其实就是违反祖训。
程朱理学在明朝初年被明太祖定为官方哲学,对于祖训的忠实执行是程朱理学中,孝文化的一种体现。
在这个文化与道德层面上,明朝皇帝,如果对于太祖政策进行较大的修改从道德层面上是讲不过去的。
对明太祖的政策进行修改为之“不孝”,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难以承担的合法性问题。
嘉靖皇帝算是明朝中后期皇帝中最强权,也是最有改革决心的人,但是对于涉及根本的东西,他也不敢动,都只是边边角角进行修改。
李春芳、陈以勤等人在讨论这些弹劾奏疏该怎么票拟,而魏广德这会儿内心却是极度后悔,后悔自己历史知识的缺乏。
要知道,后世满清也有类似的制度,但是貌似就搞的比较好,要是知道满清怎么玩的,那大明朝完全可以想办法慢慢复制过来。
魏广德知道的只有满清分封的亲王是没有封地的,只有朝廷拨付的俸禄,还有自己的庄田收入。
但是满清的亲王是可以在朝中当官的,实际上就是领两份俸禄。
那到底是怎么做到兼顾的,魏广德是挠破头也想不出来。
之前隆庆皇帝还在王府的时候就曾让他弄个宗室改革的条陈,可实际上他到现在也没有想到什么好点子。
之所以如此,就是他不知道满清是怎么做的。
而在那边,四位阁臣也达成一致,民意不可违,他们身为阁臣也得站在百官这一边。
“现在,我们内阁也得统一意见,到底应该怎么惩罚辽王?”
李春芳从一开始就极力回避由内阁提出处罚条件,可是他知道百官会有人出来弹劾,但没想到第一天声势就闹得如此大。
按照从通政司传来的消息,那边还有许多官员汇聚,现在里面的书吏抄奏疏都已经手软。
现在站在通政司大门看,进门的远比出去的人多。
“还能怎么处罚,看看作恶多端的徽王和伊王是什么下场,辽王最坏的处罚也就是按此执行。”
殷士谵直接甩出王炸,把朝廷对藩王最狠的招数拿了出来。
“不可,徽王被废是越制僣窃,包藏祸心,而伊王则是因抗旨和对皇帝无礼,这辽王虽也作恶多端,可却.”
陈以勤本想说辽王没有包藏祸心和抗旨,可下一刻就想到立大纛的事儿,现在百官众口一词,说这就是谋反,似乎也可以以此除国。
张居正看到之前还对处置辽王有劝阻之意的殷士谵和陈以勤都已经默认从重处罚,心里是高兴的,特别是陈以勤忽然的停顿。
“以某之见,辽王恶事做尽,且有多次僭越之举,可参照徽王和伊王例处理。”
殷士谵说削爵除国只是说最坏的结果,提出来内阁阁臣要有所心理准备,他其实内心不并希望用这招,毕竟会对皇帝产生一点影响,不念亲情。
陈以勤虽然嘴上说不可,可明显也意识到了,似乎如此操作也是有前例可寻。
现在,张居正终于在内阁亮出獠牙,他知道按照《皇明祖训》,没法杀死辽王,最狠的惩罚也就是削爵除国禁锢,而他正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
虽然布置上有些仓促,但只要成功引发百官的弹劾,他的目的就达成了一半,剩下就是看天意。
“善贷,你怎么看?”
李春芳的问话让魏广德回过神来,稍微回忆,虽然自己心不在他们谈话上,可内容也听到了,只是没上心。
这会儿再想想,魏广德就知道,张居正主刀,这和之前奏疏上表达之意一致,说明张家是和这个辽王有仇,他在出手报复。
抬眼看了张居正一眼,随即又低头想了想。
辽王无嗣除国,倒也可以,消除一个藩国,也可以警告其他宗藩,唯一不好的还是陛下初登基,办这个事儿对名声有碍。
特别是他们提到的除国这个事儿,确实有点大。
“陛下那边若是问起,我觉得内阁最好还是以削爵和禁锢作为对辽王的处罚,除国一事太过重大,需要陛下三思而行。”
反复被他们提起徽王,让魏广德想起自己第一次弹劾。
那次嘉靖皇帝本意就是对徽王削爵和禁锢的,不过徽王害怕高墙,选择点燃王府自尽,最终惹怒嘉靖皇帝除国。
之后伊王也是类似,只是下旨要求其改正错误,放还所有被扣百姓和拆除僭越仪制,没想到伊王直接对宗人府发出的玉牒蔑称其是否可以做窗户纸,这才惹恼皇帝,直接削爵禁锢除国一条龙服务,伊王宗室全部迁周王府,由周王府看管。
张居正一直看着魏广德,听到他也是同意削爵禁锢后就长出一口气,除国这个事儿,确实影响太大。
虽然很想达成这个目的,可他也明白,需要徐徐图之。
“善贷的话,你们有何意见?”
李春芳这时候开口道。
小说推荐
- 乾隆十三年((乾隆三部曲第一部-出书版)
- 乾隆朝历史相当久长,所以不能不作分阶段的研究。本书所述即其第一个阶段,乾隆朝前十三年的历史。当时朝廷如何感受若干现代问题(如人口问题,提出跨时代有创意的发展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一脉相承,如何作出欧洲式的“现代反应(如加强政府,以及打算“回向三代,做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都是本书的重要内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0章
- 我能克隆诸天万物
- 江安穿越到玄幻世界,发现自己可以克隆一切,无论是生灵还是死物,他都能克隆【克隆蕴灵丹,一阶克隆印:克隆机率100】克隆资源,加快修行速度【克隆九尾天狐,一阶克隆印:克隆机率0.1】妙识逆天神兽,相伴江安左右【克隆神国神子,九阶克隆印:克隆机率10【克隆圣地圣女,九阶克隆印:克隆机率1 巧夺神子位,奇
- 玄幻小说念棋不语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八十一章 玄拐老人!
- 隆庆天下-大陆新武侠最受欢迎小说
-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士大夫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读史与治史。因而历史小说的地位崇高,重要性远在文学作品之上,也因此,小说界的前辈们,多喜欢把作品依附在历史之上,创造出一种「以假乱真」的美感 然而,孙晓的每部作品都不是历史小说,我笔下的每个人物也不是历史的真实人物,他们都是假的,所有情节,也都是虚
- 武侠小说未知连载中
- 沙漠之狐隆美尔
- 这就是沙漠之狐 作者:所写的《沙漠之狐隆美尔》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星球大战2:克隆人进攻
- 克隆人进攻 著名的星球大战的一部分 作者:所写的《星球大战2:克隆人进攻》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6章
- 克隆地球人
- 电视台记者乔莫布里的妻子乘坐的南方航空公司的303航班班机在百慕大三角地带七万五千米上空突然消失了,二十四小时后,班机又出现并降落在机场。然而,里面的四十七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却全部是科瓦人克隆的人303航班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的四十七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在哪儿?乔莫布里历尽艰险,终于查明了真相。在他们返回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6章
- 活跳尸-克隆人的悲剧
- 活跳尸-弗兰肯斯坦作者[美]玛丽·雪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圣彼得堡的第一封信 你那时还觉得我的探险之旅会凶多吉少,但是现在看来开端良好、一帆风顺,你对此一定会深感宽慰吧。我是昨天抵达这里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写信给你,让我亲爱的姐姐放心,而且请你对我的探险事业增加成功的信心 我现在位于距离伦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3章
- 武运昌隆
- 他,顾惜朝,志向远大、谋略过人、腹中锦绣此刻却一败涂地他,戚少商,九现神龙、笑傲江湖,果敢勇决,然而却对叛徒下不去手奇书网整理提供下载。他本已一败涂地,却为蔡京所用,重拾机会踏上仕途,却也认识到自已的感情原本是向着那个男人的他再次和他站在一起,却间隔血海深仇,是敌是友亦是难辨,心中已有红泪,却还牵挂
- 武侠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0章
-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TXT下载作者:乔治·卢卡斯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 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 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
- 玄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