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分钟决定你的职业

第2章


 
  这三个年轻人当然都还很年轻,他们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可预期的变化。但是让我们仅仅从“就业――职业――事业”的三分法的角度来看,A一直在就业的状态中,而B正在建设自己的职业,C开始经营的是自己的事业。
  《基业长青》中对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的战略进行了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那些成功的公司,最相同的地方是:长期地专注做一件有长远意义的事情,最后获得了成功。公司的发展如此,人的发展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借鉴到一些道理?
  因此,如果说单纯的就业仅仅解决了你依靠劳动自食其力的问题,一个更好的就业,应该是能够使你获得一份你可以持续建设的职业,甚至是一份你可以终身经营的事业(当然,不参加就业而直接创业的,也应该归到追求事业的一类中去)。以就业为目标,也许你看重的仅仅是一份经历、工资或者就是工作本身;而以寻找到一份职业为目标,你要考虑的就应该包括这份职业会如何给你带来成就感、如何帮助你继续学习、成长,它的中远期发展前景如何;如果你是在寻找一份事业,那么,你更加需要好好地和你内心深处的渴望对话: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希望向什么方向前进?
  好了,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现在是自信而沉稳地回答你的面试官关于“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份工作”的问题的时候了。答案就是告诉他你在寻找的是什么,而为什么这个行业/公司能够提供给你所寻找的东西。
  通常,一个热情、有事业心的年轻人会希望在工作中寻找到:
  明确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不断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挑战感和成就感
  对某一个行业的特定知识和特殊技能
  潜在的作为终身事业追求的可能
  工作带来的自我实现感:报酬、社会认同、价值观
  有意义的工作内容、工作伙伴和工作环境
  ……
  你可以继续在这个单子上面加上你真想要的东西。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内容补充进来。告诉你的面试官你真正想要的东西,这种诚实能够使你们双方产生一种开诚布公的交流氛围。更加重要的是,想清楚你真正想要什么,能够避免你自己为了得到工作本身而迷失了自己的追求,因为,当你一不小心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一个工作机会时,它看上去总会变得更加顺眼一些。而如果它其实真的不是你想要的,这种额外的获得只会成为你继续寻找的阻力。
  但是你也必须脚踏实地地总结出你对于工作的理想和期望,不要太理想主义,走向了唱高调般的反面。一个对于咨询行业的合理的理想表述可以是:“我喜欢发现和解决困难的问题,通过努力找出答案。特别是当这个答案可以帮助到其他人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时,我会更加觉得愉快与有成就感。”然而我在麦肯锡的面试现场却听说过这样的回答:“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够增加中国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运行的效率,同时积累经验,将来使自己开办的公司进入世界500强。”
 
  还有另一个有些异曲同工的例子,说明任何远大的理想都应该和脚踏实地的工作联系起来。我的一位好朋友告诉我,他在面试一家投资银行时,解释他为什么被投资银行业所吸引时说:“我觉得做这一行可以直接和很多企业的高层直接会面,通过我们的工作影响他们的决策,从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和市场。”――他突然发现面试官的嘴角开始慢慢地往下撇,于是他紧接着说,“当然,这是在我能够成为像您这个级别的资深银行家之后。我非常清楚作为一个初级的分析员每天所面对的都是大量的基本案头工作。”
  谢天谢地,他看到面试官嘴角的曲线终于又向上弯了回去。
世界上最漫长与最短暂的30分钟
  咬文嚼字有时往往能够给人带来许多有趣的启发,比方说让我们来琢磨琢磨“面试”这个词。从科举应试,到金銮殿试,尽管我们伟大的中华考试文化源远流长,“面试”这个词看上去却像是个舶来品――面试,顾名思义,当面的考试。似乎在引进这个词的语言学家那里,面试就已经被定性为了一种测试,因此不是面聊、面看、面笑。而测试,我们知道,它好像总是会让人紧张、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的……
 
  反过头来看英语中的“面试”――interview,却似乎没有沾上任何和“考试”相关联的味道。除了面试之外,interview包括的意思还有:会见、采访。其令人紧张的程度怎么看也
  比不上考试。如果我们把interview这个词拆开,也不过是inter和 view,直接翻译成
  中文最多是“大家互相瞅瞅”的意思。
  也许词语的意思会随着人们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就好像今天有人说请你“吃饭”,但通常你可能根本不会吃到一粒米饭,但是还是没人肯说是去请你“吃菜”。那么,“面试”发展到了今天,除了“考试”的意思,还可以被理解成什么呢?
  有人说面试就是一场推销:你向面试官花言巧语地推销自己,试图从他那儿拿到作为订单的工作合同。
  有人说面试就是一场谈判:大家坐在桌子两端,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谈判的目的就是要说服面试官,不雇佣你,将会是他们最大的损失。
  也有人说面试更像是一场戏:平时只穿牛仔裤的你必须换上西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外交辞令地扮演一个你根本不熟悉的角色。演得好你就有资格继续演下去,演得不好你就别想有人捧你让你红。
  还有人说面试就是一场审判:面试官就是审判官,他的决定掌握着你命运的转折。你只能为自己作出无力的辩护,其他的都只能交给你上辈子积的德和你上星期在卧佛寺捐的香火(卧佛寺,因为“卧佛”谐音offer,据说求offer必应,于是成为北京地区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
  还有人说……
  众说纷纭,不由让我想起了一桩著名的禅门公案。两僧打坐,甲僧对乙僧说,我看你像狗粪。乙僧对甲僧说,我看你像尊佛。禅师说,乙僧心中是佛,看别人也是佛;甲僧心中是狗粪,看别人也是狗粪。
  在我看来,你怎么看面试,恐怕也决定了你在面试中的感受如何。如果你进入面试屋的时候,心里想着的是进入考场、谈判场、戏场或者审判室,你的心情想必也难以愉快而轻松,你脸上的微笑也不免会生硬与干涩。
  所以,为什么不把面试看成是一场难得的对话?试着更多地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前来学习人生和工作经验的学生,而面试官作为一个愿意与你分享关于工作、职业发展和人生经验的前辈。你会发现,抱着这种心态,面试压抑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从一问一答,而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双向的交流。事实上,甚至应该这么说,能够和杰出的职场人士如此平等、轻易地交流(特别是想到这些人将来可能会是你好几个级别以上的老板时),面试真是再理想不过的一个机会了。
  反过来,对于那些平日忙于在商业世界里打拼的面试官们来说,回到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的菁菁校园面试,见到一张张写满渴望、勇气和单纯的年轻的脸庞,为什么不和眼前的这个看上去聪明、可爱和善解人意的孩子聊聊自己的过去,指点一下他未来的发展,多获得一些崇敬的目光呢?他们当然会这样做,只要你给他们机会。
  对于任何一个富有远见的组织来说,招揽到出色的人才,无论对于公司还是其他机构,  
都是成功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的基础。面试对于公司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认识候选人的机会,从而在此基础上判断,谁是更加适合公司需要的人才。尽管,每家公司的面试组织程序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们还是有基本相同的先后顺序。了解这些基本的程序,能够帮助面试者减少对面试的神秘感,增加信心,更好地设计自己的面试策略。
  通常面试程序可以被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确定所需要招聘的职位的工作描述、薪酬范围和应聘者所需要的资格。
  (2)通过招聘会、海报、广告等形式,把招聘信息传达给潜在的应聘者。
  (3)收集应聘者的简历,筛选简历得到可以进一步面试的合适数量的应聘者。
  (4)电话面试。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或者投资银行与咨询公司中资历比较浅的分析员或者咨询员打来,在面试中进一步确认应聘者的背景、语言表达能力等。通过筛选得到可以进一步面试的合适数量的应聘者。
  (5)第一轮面试。
  (6)第二轮面试。
  (7)确定入选的候选人,人力资源部门和他们保持联系,推销公司,确保他们接受合同。同时,公司也可能继续和几个作为万一“正选”拒绝接受要约后的“后备”候选人保持“暧
  昧”的关系。
  (8)人力资源部最后检查应聘者的背景、提供的材料无误。
  你在申请公司的时候不一定会经历所有的程序。比方说,电话面试往往只是那些非常强调英语口语能力的外企才有的步骤,他们希望借此道程序排除一部分口语能力不强的应聘者,国企、私营企业或者政府机关,基本上不会有这道门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