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雕刻的时光

第55章


读者对他尊敬,也为他难过,但主要是感到迷惑。        
做坏人的仆人,难免要照坏人吩咐去做坏事;阿大仍得到读者尊敬,因为在这部小说里他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不过是照赵敏吩咐跟张无忌比剑,但阿三以大力金钢指残忍地折断俞岱岩全身骨骼,那就令人憎厌了。        
玄冥二老,是这类有极高本领而甘被利用之辈之中,最令人鄙视之徒。他们一个叫“鹿杖客”,一个叫“鹤笔翁”,可说是“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他们练成威名无人能及的“玄冥寒掌”,竟用来对付一个幼弱稚子,不过是受了主人吩咐照做。甘心做这种有失身份的卑鄙行为,为的原来是升官发财。        
其实,对他们来说,升官发财有什么好处!鹿好淫而鹤嗜酒,就是抢人钱财去买酒嫖妓,凭他们武功,也自不难,何须供人差遣!但世界上是有这种人的,空负才学本领,没来由的甘为走狗,所得的其实少得可笑。           
金庸的陪衬角色——朱长龄       
相貌堂堂、显贵忠良之后的朱长龄,为了贪图夺取屠龙刀,弄得人格尽丧,无揣损失家财百万,到头来连死也死得分外尴尬可笑。金庸讽刺世人贪心,朱长龄真是代表作。        
为了骗张无忌说出谢逊及屠龙刀的下落,朱长龄可谓费尽心思、落足本钱,包括利用女儿进行美人计、把自己的华厦庄院烧成白地,又叫武烈扮成谢逊毒打自己,进行苦肉计。好容易骗得心地善良单纯的张无忌吐露真相,岂料功亏一篑,终于被无忌识破计谋。        
阴谋被揭穿之后的朱长龄,便懒得再假装君子,索性露出凶狠的本来面目了,张无忌被他追逼得紧了,竟跳下万丈悬崖自尽,朱长龄情急之下伸手去抓他,也一起摔了下去。但幸勿误会,他不是救人心切,而是舍不得眼睁睁失去得宝途径。金庸这样描述:“以他数十年的武功修为,若是立时放手反跃,自可保住性命。可是他知道只须五指一松,那‘武林至尊’的屠龙宝刀便永远再无到手的机缘……”但要贪心的人放手,又哪里可以?朱长龄陪着张无忌摔下悬崖,幸好凭他机智及武功,结果没有摔死,落在一块半天临空、不能上不能下的大平台上。朱长龄见无端身陷绝境,怒极了张无忌,无忌惊慌起来,逃入石壁上的山洞,朱长龄拼命钻入洞中追赶,竟自挤在窄洞之中,进退不得,几乎从此就嵌在这洞口之中,不能动弹。最后虽然脱困,但已挤断了肋骨。此节颇有寓言味道。贪心的人由于舍不得放下所贪之物,目标越是难到手便越是拼命追,弄到上不得、下不得、进不得、退不得,自是常事。        
而贪心的人让贪念冲昏了头脑,最不能汲取教训。隔着一个山洞,张无忌在四季如春的山谷练成九阴真经,朱长龄则在光秃秃冰天雪他的平台上呆了五年!结果无忌出洞,朱长龄又贪他的武功,忘了教训,又往狭小的山洞中钻。这次他更拼命,于是终于无法脱身,活活困死。从朱长龄的故事可见金庸相信贪心、做坏事是很愚蠢的。           
很唯物辩证法的,黄易小说优劣一览!!!       
一、驳斥把黄易说得一无是处的兄弟些。        
黄易至少有四点是其他所有武侠小说家无法比拟的。        
1、政治斗争。对人性的两面化描写深入浅出,尤其是寻秦记和大唐双龙传中,任何敌人都有可能成为朋友,任何朋友都会成为敌人。如《寻秦记》的李园、龙阳君,《大唐》里的突利、绾绾等。这是真实社会的写照,是对赤裸裸的物质社会的一种反射。        
2、战争场面。任何看过黄易小说的人都会发现,再回头看金庸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战争场面都觉得索然无味,为什么。正是由于黄易的小说里在描写战争时对于计策、变化、时局控制、战争谋略的充分运用。注意,这是黄易无可比拟的优点。        
如果不了解这一点的,可以参考《寻秦记》中项少龙对李牧一战,《大唐》中寇仲对王世充、对李世民的战争。        
3、情节构成。黄易的情节人物迭出,故事主线清晰,副线分支也很复杂,情节可延续性非常之强,这点上,恐怕只有金庸先生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而就悬念而言,也仅次于古龙先生。不过金庸先生的小说悬念性和侦探性不及黄易,而古龙先生的小说脉络虽然清晰,但是主线太明显,副线延伸度不够,换言之,引人遐想的地方,故事的延续性、展开性比较少,太过于类似侦探小说。故,就二者的综合而言,黄易无人可出其右。古迷不要反驳,试问一句,你看古龙的小说,是不是第一遍时觉得最好看,以后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由于情节太清楚了,所以就开始跳着看了呢?        
4、武林环境。须知道,真实的武林中,有明门正派,也有邪恶的门派,更有游侠。不可能所有的门派都是见得光的。在梁羽生的小说里,整个武林是缺乏环境的,几乎清一色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历史氛围,为历史服务而构造的武林。在古龙的小说里,80%的主角都是游侠,一本小说里,往往只有不超过十个门派,这很不合武林的大环境,当然这也是由于其纯武侠小说写法造成的。        
而金庸的小说里,虽然武林环境已显示出很强的特点,但是拿《倚天屠龙记》为例,似乎整篇作品,只有白道(少林、武当、峨眉等)、黑道(巨鲸、天鹰、海沙等)之分,关于邪教则只有一个明教。所以,在邪教的描写上,金庸稍显少了一些,而且似乎邪教就是大一统的局面,比如《倚天》的明教,《笑傲》的日月神教,《鹿鼎》的神龙教,这是不合理的.        
二、驳斥视黄易为天下第一的兄弟些。        
我们看事物应该尽量辩证的看。看得到黄易的优点,也要看到黄易的不足,以下几点是黄易明显有待改进的地方。        
1、文笔。看下面这一段——        
(1)一旦对手了得,徐子陵(或寇仲)就开始——心神晋入井中月的境界;一旦看破双龙的伪装,男的(如李靖)就——雄躯巨震;女的(如李秀宁)就——娇躯猛颤;一旦猜到了某个阴谋,双龙也是虎躯巨震(通常是寇仲的多);一旦发现了某个阴谋,几乎没有例外都是说“甚么”        
(2)黄易的经典写法。        
年轻人        
在清晨        
虎躯剧震        
再震        
再震        
一阵乱震        
身下传来一阵娇呼:        
“X少好坏,        
人家XXXXXXX哩”        
(3)看这几个词。        
“X帅,你不要迫人家哩,今趟人家起身太早,还没有嘘嘘哩。” 2、人物。        
我只想问一下大家,都是黄易的书迷,是否觉得这些人很象。        
寇仲——韩柏——戚长征——传鹰        
徐子陵——风行烈        
师妃暄——秦梦瑶——纪嫣然        
左诗——琴清        
花解语——祁碧芍        
可见,人物的重复在黄易的小说里是很明显的,虽然黄易在努力的改变他小说里的人物形象,但是可以感觉得到这种人物描写的差别显得很微小,并不足以体现多样化的人物性格。        
3、故事深度。黄易小说缺乏深度,太过于斧着于故事情节,没有一种深刻的寓意。而且似乎很喜欢强调杀人,有违侠义精神。        
4、正邪的分类。黄易对正邪的分别太过于明显,虽然写作时,邪教的人也有优秀的,如石之轩、庞斑、绾绾之类。但是总体来看,似乎邪恶的人天生就是邪恶的,永远不能回头。这种写法不值得推崇。        
5、意淫成分。(注意,我所说的意淫是指自己的随心所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按照人物、情节的正常发展而定。)        
黄易对男人的描写极尽展示,颇有一套。虽然重复性很高,但是不乏亮点。不过,对于女性的描写似乎就特别差。其实,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也应该是很独立的群体,岂能成为男人的附庸。即使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女性也是有地位的。更何况,黄易写的可是上层社会,女性地位应该更加高。因此相比金庸、古龙在对女性的尊重上,实在有很大差距。尽管金视女性为配角,古视女性如衣服,但是对还是保留了对女性地位的宽容和承认。就这点而言,黄易应多向梁羽生学习。        
6、关注下行阶层。黄易的小说,似乎主人公清一色的都是中上层人物,对受苦难阶层的描写相当之少,这不应成为主流的小说写作手法。金庸先生在《神雕》、《射雕》中不只一次的提到受苦百姓,在《碧血剑》中更是对农民起义的成因大加笔墨,这是值得推崇的。另外,梁羽生在这点上也做得很好。        
以上,是鄙人对黄易小说的拙见。 
本书来自www.sjtxt.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sjtxt.cn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