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魔行

第92章


 
有这样香艳美丽的故事,在男人心里狐狸精便要进化成仙姑了。狐狸精又多指勾引别人丈夫的女人,西游记里的玉面狐狸堪为代表,牛魔王共她厮混,冷落了发妻铁扇公主,生出诸多事端。这类女子大多年轻、漂亮、多情,家中烧饭的黄脸婆自然比不过的,只好在街坊撒泼叫骂,孰不知这样一来,本暗自愧疚的丈夫反觉得如释重负,盖因其道德上有时也会给他良心上谴责,如今见她撒泼使蛮,浑无半点可爱之处,自己屈居身侧,夜夜听其鼾声,实不堪受折磨。有时兴起也想温存,将搂抱她,却见一张浮肿蜡黄脸,眼袋好似吹了气球,有若饿殍路尸,激情顿化飞灰,喉头滚个恶心,哪里还有兴致,起身披衣看书去也。念着恶处又联想起她一串的恶习和不好来,比如蓬头垢面,让他在朋友面前丢脸等等,也不管是妻子省食节用,将钱花在他身上了。狐狸精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聪明漂亮,解语知意,正迎合了男人的心思,自然乐享温柔。妻子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挽回婚姻的尝试屡战屡败,而她们又似乎拿不出更好的法子,只得辈辈代代相传,混杂进遗传的血脉。女为悦己者容,我是非常反对女子在婚后放松自己对美丽的追求的,婚姻既不是爱情的殿堂也不是坟墓,而是一种责任,女子应完成自己的使命,将自己打扮得漂亮,让生活充满情趣,这样才不至于让喜新厌旧的臭男人红杏出墙,方能维护好家庭婚姻。 
 
 
杂谈 答读者问及谈写作
(更新时间:2004-9-20 19:57:00  本章字数:971)
  最近有不少朋友问我,为什么更新不快了?我坦言,因为经验不足,写前没有明确的计划,所以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结构关节上不够和谐,所以在细致地调整。出烂书不如无书,我抱着这样的观点。我也声明,我不会放弃这本凝聚了心血的作品,而是在积累了更大的精力和能量要和困难一决雌雄。在这里要向大家鞠躬致谢,谢谢大家长久以来的关心和爱护,才得以让我承接友情的甘露,为我力量源泉。
  又有不少朋友说起写作的苦恼,询问我写作的方法。我自然是不敢当的,只能说说我个人的经验和肤浅看法,供一些好奇的朋友参考。
  首先是阅读,阅读又要专精,读的风格太多,眼花缭乱,反易失去了自我,也易走上歪路。另外有点值得一提,就是谨慎堆砌词藻,我曾见有些朋友滥用艳词怪句,整篇文章成为“怪胎”,以词害义,为祸不小。返璞归真,绚烂归于平淡,才是宗师的笔法。画画和写作异曲同工,齐白石画虾,笔墨如活,只因抓着了虾的神韵,让人一望就知是虾,就知在清澈的水底,这种境界就是归真。你看他的手笔,无一笔不有其来历,就算捺一个蝌蚪,仅一墨点就供后辈琢磨玩味半天的,简单随意中蕴藏着深沉积淀。而观某些外表气势恢弘的巨幅宏制的画作,却显得单薄无味,所以文字的平淡不等于浅薄,言辞的绚烂不等于浑厚。
  以前我不懂看画,看黄宾虹的画,感到吃惊,这哪里是画,完全是个连笔都握不稳的孩童的涂鸦,简直惨不忍睹,还质疑画作的水平,几位长者微笑不语,容我大放獗词。现在想来真是汗颜无地,实是肤浅。但凡到大师境界的人,已不再满足于形似,转求神似,笔墨越精简表达的意境越丰富才越代表水平。据说黄宾虹在晚年的时候已停滞不前,画艺没有进境,有次害了眼疾,几乎至盲,在黑暗中的日子里,他终于悟出画艺的精微,画风为之一变,成就画坛巨匠大师的地位。热心写作的朋友,不但要用心,还须有宽阔的眼界,眼光高,手底的功夫才高。
  我写东西全凭兴趣,亦不是科班出身,算业余的业余吧,但我深觉得,还未体现出我应有的水准,这是种要求,一种标准,每个写东西的朋友都应该有对自己的要求。
  最后归纳了三点我觉得重要的地方:
  1。胆子要大,别怕写不出,就怕想不到。
  2。坚持自我,忌人言亦趋,照自己固定的思路去写。
  3。认真,只有你认真写,才会读者认真看。浮躁是写东西的大敌。
  
 
 
杂谈 美食家
(更新时间:2004-9-27 20:41:00  本章字数:1340)
  佛经有五欲之说,分财色名食睡。我生性疏淡,无意逐利争名,亦不贪恋女色,所犯者,唯食耳。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重饮食,自古已然。《易经》上说,“以木巽火,亨(烹)饪也。”老子也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小鲜实则是小鱼,不去肠鳞,糜而食之。想来未必好吃。《礼记·内则篇》里叙述了“八珍”,其中“炮豚”是用乳猪或羊羔为原料,洗剥料理干净,放鼎中煮,“三日三夜毋绝火”,这道菜包括了宰杀、净腔、酿肚、炮烧、挂糊、油炸、切件、慢炖八道工序,在技术操作上表现了古代烹饪的一个阶段。自秦后饮食才真正发扬起来,至唐宋更是达到一个颠峰。唐《酉阳杂俎》记述:有一个孝廉“善斫脍,薄丝缕,轻可吹起,操刀响捷,若合节奏”。这个儒生不仅操刀动作敏捷,斩切之声有节奏,而且所切肉片、肉丝像薄纸,可以用嘴吹起。刀功到此火候,烹饪岂在话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带去了大量的中国食品,光干薄饼、干蒸饼、胡饼等糕点就有二十余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沉于安逸,纵情享乐,也因此饮食的水准更越前代。有一种菜式叫“秋色持螯赏菊”,煮蟹方法是:将精选的橙子截顶去瓤,实以蟹膏肉及调料,仍以带枝顶盖上蒸熟,再用香橼(一种果实,味酸)剖开去瓤作酒杯,皮上雕刻花纹,气味清芳,使人生发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苏东坡尝言“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似有标榜节操的嫌疑,试问“东坡肉”何来?至少他对烹饪有研究无疑。“东坡肉”起先是苏东坡在黄州制作的,那时他曾将烧肉之法写在《食猪肉》一诗中:“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词人名士中善烹食者,有陆游可与之比肩,他亦是位美食家。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有上百首,还记述了当时吴中(今苏州) 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其中有不少是对于饮食的独到见解。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由此可见,陆游是很会烹饪,又爱烹饪的。我忆得一本闲书上说慈禧太后是极会吃的,御膳厨下专门饲喂了良种猪,要吃时,用竹板抽打猪腿,至紫切割,据说营养和风味都凝聚到这方发紫的猪肉上了,真是残忍又豪奢的吃法。
  我庸碌小民,阮囊羞涩,不得周游名胜古迹,亦无福品味各地风味迥异的小吃。无奈之下,只好自力更生,平时阅读菜谱,烧得几手家常小菜。苦瓜盅,我将之美名其曰:“苦中甘。”取苦尽甘来之意。备苦瓜数根,粗肥为佳,横切数段,掏瓤洗净。又将猪肉剁茸,拌黑木耳、蒜茸、姜末、葱白、黄酒和之,填入中空的苦瓜段里,上锅清蒸,十分钟后已经烂熟。举箸而食,入口既化。其味分数层,有苦瓜之涩,兼肉之甘美,草蔬解肉荤之膻腻,肉荤又济苦瓜清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倒似乎合了刚柔并济的思想。从食疗的角度来说,苦瓜属葫芦科,一年草本,有清热解毒,健胃消渴的功效,食之有益。
  其实,食不在精,乐足则品;价不在高,会烹就行。便是一碗热气蒸腾的白饭,抹上凝垢的猪板油,颗粒都如玉雕,透着晶莹润泽的光华。再浇一道酱红,配两枚翠椒。于寒冬日里,实是美味。
  
 
 
杂谈 贞节牌坊
(更新时间:2004-9-27 20:43:00  本章字数:1087)
  这是个清末民初的故事,我觉得这个历史变革交替的混乱年代总带着种传奇的韵味。千年不易的传统观念受到新思想的冲击,国家和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在时代的洪流中,人们怎么适应着改变,都是值得深入的话题。
  这是株大树,年代非常久远,浓浓的树荫,颜色绿得发黑,粗老的树身上捆扎着盘旋的枯藤,还有许多深刻的皱纹,这样的一株老树往往就是历史的见证,它也许在繁华的道口,或者在一个祥和的村头。每到傍晚,老人、孩子们会在树底纳凉,老人手摇着蒲扇,眯着浑浊的眼睛,张着豁牙干瘪的嘴,说出充满智慧的故事。老人穿着粗布的白褂子,露出干瘦的身子,胸膛上两排肋骨,手边还有个红泥的茶壶,说得累了,就咂一口甘甜的山楂茶,橙黄色的液体润泽喉头,让人精神抖擞,说起来故事来,便有如神助。“很久很久以前。。。”这是所有民间故事的开头,但小孩子听了千百遍也不会腻,条件反射般迅速进入状态,就好比是电视剧的片头,必不可少。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浸在故事里,离此远远的地方,昏黄的暮色,随风摇曳几株疏落的黄草,矗立着一座牌坊,年代久远得说不清楚是哪个朝代,给人一种苍凉漫长的兴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