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衙门中,吕哲正慢悠悠地喝着茶,见盛长桢进来,他笑着问道:“盛侍郎,看得如何了?”
军器监的事务是吕哲的得意之作,他很想听听盛长桢对此的评价,看看这位负有盛名的青年才俊对军器监、对自己是怎么看的。
“尚书大人于监中所立种种,让下官佩服之至,尤其斩马刀局,井然有序,令下官无所更易,只需坐享其成即可。”盛长桢躬身捧了吕哲一句,为接下来的话做准备。
吕哲显然是被搔到了痒处,笑呵呵道:“我尚在军器监时,就已经开始编修《军器监法式》,作为军器制造的标准,盛侍郎若有闲暇,可以取去一观,或能有所助益。”
“这是自然。”盛长桢点了点头,转身对堂下候着的一众僚属道:“监中制度一切如旧,望尔等勤勤谨谨,循之如初。”
白庞连忙应声,领着众人下拜,吕哲抚须微笑,而盛长桢也在笑。
吕哲含笑看着盛长桢,对这个下属越发满意,年纪轻轻却丝毫没有年轻人的毛躁,还知道尊敬上官,表明态度,难怪陛下如此看重他。
盛长桢将一干无关人等遣走,只留下一个白庞,转头对吕哲道:“尚书大人明鉴,下官身负陛下重托,压力沉重,虽是初来兵部,但也亟需做出些成效来,如此才能不负陛下厚望。”
吕哲已大概猜到盛长桢的意思,但还是问了一句:“哦?不知盛侍郎欲从何处着手?可是军器监?”
“正是军器监。”
盛长桢颔首,又解释道:“尚书大人莫要误会,下官只是要在军器监中另开一局,至于军器监中原先的布局安排,已是尽善尽美,下官一概不会插手。”
“是这样啊……”吕哲轻舒了一口气,盛长桢如此坦率,的确是打消他心中的顾虑,既如此,他也不吝于给盛长桢一个面子。
毕竟只是新开一个部门,于大局无碍,任盛长桢在里面如何折腾,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害。而且,若是真得了成果,他吕哲肯定也能沾光,在皇帝那里留下个好印象。
盛长桢先盛赞吕哲的过往功绩,给足了他面子,又推心置腹地提出一个不算过分的要求,如此行事,犹如春风化雨,让吕哲完全没有拒绝他的理由。
经过这一番初次接触,吕哲已经有些明白盛长桢的为人心性了,他看着眼前这个风姿卓绝的年轻人,不禁暗自赞叹: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盛长桢所谋非小啊……”
不过盛长桢的志向再大,也和吕哲没什么关系。
照现在的情势,或早或晚,盛长桢肯定是要入阁的,兵部只是他升迁路上的一小战罢了。而吕哲,做到兵部尚书已是心满意足,并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只需按部就班荣休即可,也就不需要考虑更多。
于是,吕哲很是干脆地答应了盛长桢的请求:“此事老夫允了,盛侍郎大可放手施为。”
“谢尚书大人。”
……
得到了吕哲的支持,盛长桢就正式将办公地移到了军器监,监中还有诸多公务亟待处理,盛长桢要又开办新部门,准备工作也该做起来了。
军器监中的属吏并没有给盛长桢玩什么花样,递上来的卷宗和文牍,都是分好了类别,并将建议附在了上头,以供盛长桢参考。
事实上,许多衙门胥吏,为了给新上任的主官一个下马威,往往都会将大量不分门类的公务一股脑堆上来,让上官批不胜批,最后知难而退,只能做个批红盖印的空头上司。
但军器监的属吏却没敢搞这些,而是老老实实地照着规矩来,这就是盛长桢提前对吕哲释放善意的好处了。
吕哲是前任分管军器监的主官,任职日久,对下面的弯弯绕绕都是门清,他早就和属下打过招呼,一番恩威并施下,谁也不敢与新来的盛侍郎为难。
不过即便如此,交接的事务也着实是不少,等到盛长桢将手上的公务处理完,已经是下午了,幸好不是天天如此,要不然盛长桢恐怕得和他二哥一样,把公务带回家去做了。
喝了杯热茶,歇了一阵,盛长桢将门外听候使唤的小吏叫了进来:“去,把金作和炉作的作头全都给我找来。”
听了盛长桢的吩咐,小吏连忙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大小金作、大小炉作,还有军器监中负责锻钢冶铁、打造铁质零件的四个作坊的作头都被找了过来。
除了他们之外,军器监丞白庞也到了。
这些作头大小也是个官员,算作武职,从九品、正九品的都有,穿着一身青色官袍。他们大多是四五十岁,外表看起来都是干瘦有力的工匠模样,与身上的官服一点也不匹配。
待他们行了礼,各自坐下,盛长桢开门见山地说道:“诸位想必已经听说本官打算做什么了吧?”
一众人点头回应,齐刷刷地回答:“下官明白,请大人尽管吩咐。”
“要造军器,第一个就要有上等好铁,这是摆在面前的头等大事,所以本官要问一问,金作和炉作能不能提供合适的好铁?”
在座四人都是军器锻造方面的专家,盛长桢想要打造新式军器,肯定要听取他们的意见。
这些人都是靠着真本事获官的底层官员,与那些只知吟风弄月的酸文人大不相同,他们实务经验丰富,对手上工作的熟悉和精通程度远远超乎常人的想象。
“若说好铁,那就得用徐州铁了。”
大炉作的作头戚光,一位六十岁的老专家首先开口:“北方冶铁用的是石炭,铁性多脆,而南方用木炭,蜀中用竹炭,炼出的铁就坚实许多,其中,又以徐州铁最好。”
盛长桢观政天下期间,去过徐州,那里负责冶炼铁矿的利国监,有三十六冶,工匠总数多达四五千,矿户更是有数万之多,乃是大周铁业重镇。
只不过,徐州到底算北方还是算南方呢?想到这里,盛长桢的思绪忽然有些飘忽。
“戚作头说得没错,斩马刀就是用的徐州铁,若是用了北方铁,估计斩不了几人就成废铁了。”
白庞补充了一句,开了个不大不小大玩笑,众人闻言都是轻笑了几声,连盛长桢脸上也有了几分笑意。
盛长桢对钢铁工业的认知十分有限,对具体技术操作更是一窍不通,他所能依仗的,也就是一些先知先觉的理念罢了,因此,对大周在这方面的专家,他还是十分尊敬的。
盛长桢沉吟了片刻,又问道:“本官欲要打造些质地均匀的轻薄铁板,诸位可有什么建议?”
铁板?
戚光越发摸不清这位新任主官的心思了,他皱着眉头回答道:“要打造如大人所说那样的铁板,抡锤子还不知道要锤到何年何月去,若是用水碓,则能省不少力气。”
盛长桢眼前一亮,忙问道:“监中可有此物?”
戚光摇着头:“水碓需用水力,要水流湍急才行,汴京城里都是开辟出来的沟渠,连汴河也是人工挖出来的,水流极缓,根本用不了水碓。”
期待已久的水力锻锤就这样没戏了,盛长桢不禁有些失望,他又问道:“可有替代之法?”
“可以用畜力或者人力的锻锤。”
“那就悬赏!”
盛长桢大手一挥,说道,“军器监数千工匠,谁能献上得用的锻锤,本官就赐他一百两银子,若是日后军器造成,本官还要为他们向陛下请功,赐官赐田!”
白庞、戚光等人闻言,俱是心头大震,为盛长桢的魄力感到诧异。
悬赏些银子也就罢了,关键是赐官!
诚然,大周授官制度并不那么封闭,只要是朝廷认定有功于国者,就算是鸡鸣狗盗之辈也可以为官。
可即便如此,又哪有那么多立功的机会呢?而且就算立下功劳,也可能被上官占为己有,自己一分好处都捞不到。
但有了盛长桢的保证就不一样了。
首先盛长桢是天子看重之人,在天子面前话语权很大,有他代为说项,赐官的可能性也就无限增加了;
其次,盛长桢身上的功劳太多太大,他看不上军器监里这点功劳,根本不可能抢功。
就连戚光这些作头都有些心动了,他们已经是官身了,不存在赐官的事,但还可以升职啊!
至于得到消息的普通工匠们,更是一片沸腾。一时间,所有人都绞尽脑汁钻研制造器物,流水般往盛长桢办公的公厅送去,争抢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仅仅过了五日,盛长桢就从海量的器物中挑选出几具效果显著的锻锤。
最简单的一种,是脚踏的锻锤,农家用来舂米的那种,只是将石臼改成了铁砧。
用的是简单的杠杆原理,短的一端是落脚的踏板,长的一端是五六十斤的大锤。人站在踏板上,上下踩动,就能将锻锤驱动起来。而且,落点不会偏移,即使是新手也能使用。
另外几具锻锤则颇具巧思,更像是盛长桢印象里真正的机械,其中有脚踏的,也有利用畜力的,都是利用绳索或皮带传动,能够带起两百多斤的大锤,在一人高的地方落下。
脚踏锻锤轻巧,可以用来打造精细的部件;畜力锻锤力大,将一块五六斤的熟铁捶打成甲片一般薄的铁板,也只需要一顿饭的功夫。
事实证明,军器监是个大宝库,聚集了天下最出类拔萃的几千工匠,只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就能爆发出让人惊叹的力量。
技术其实早已到位,只是没人愿意换个思路。
如今,盛长桢来了。
有了这两种利器,盛长桢构想中的新军器也终于可以开始付诸实践了。
……
“盛长桢去兵部也有十几日了吧,怎么一直不见动静,连封文书也不发?”
太极殿,御书房中,正在召集重臣议事的赵宗全忽然问道。
彭时上前一步,答道:“据臣所知,盛侍郎现正在军器监办公。”
“军器监?盛长桢要从军器监开始着手?”
“正是,盛侍郎在军器监中新开一局,还悬赏征集器物,似乎颇有些成效。”
赵宗全闻言却是皱起了眉头,“朕让他去兵部,是去组建新军的,怎么又转头打造起军器来了?”
“陛下所求者,不过是增强我大周军力,若是当真能使得甲坚兵利,军中所用无不精良,我大周军力必将震慑四方。”
替盛长桢说好话的,是他的老泰山,英国公张辅。
彭时也附和道:“英国公此言甚是,朝廷钱粮不足,组建新军困难重重,绝非一日之功,盛侍郎另辟蹊径,想要在军器上有所建树,也是无奈之举。”
赵宗全沉吟了一会儿,颔首道:“二位卿家言之有理,既如此,朕就等着看盛长桢的成果了,希望他不要让朕失望才好。”
若是别人担任兵部左侍郎,赵宗全绝不会有多余的期盼,只求他能尽忠职守、不出差错就行。但如今担任兵部左侍郎的,是盛长桢。
他以往的功绩太过辉煌,展现出的能力太出众,自然就让赵宗全对他寄予厚望。中规中矩的成绩恐怕也很难让赵宗全满意,赵宗全希望盛长桢带给自己的,是惊喜。
所以,盛长桢身上的压力其实很大……
彭时和张辅对视一眼,眼底都有着难以掩饰的担忧。
他们都算是盛长桢政治上的盟友,政治利益与盛长桢紧紧相连,不能不为他担心。
毕竟盛长桢起势太快,根基不稳。别看现在京中大小官员都给盛长桢三分薄面,但几分真几分假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其中,眼红盛长桢的可是大有人在。
一旦盛长桢行差踏错,就很容易会跌跟头。墙倒众人推,到时候,什么妖魔鬼怪都会冒出来。
谈完盛长桢的事,赵宗全又和几位重臣议起了其他国家大事。
谈着谈着,忽的,赵宗全似是想起了什么,侧过头问道:“盛长桢在军器监中弄的新名堂叫什么来着?”
“回陛下,叫板甲局。”
第291章 悬赏(二合一)
小说推荐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关心则乱(完结)一个消极怠工的古代庶女,生活如此艰难,何必卖力奋斗。古代贵族女子的人生基调是由家族决定的,还流行株连,一个飞来横祸就会彻底遭殃,要活好活顺活出尊严,明兰表示,鸭梨很大。古代太危险了,咱们还是睡死算了。本书作者文笔诙谐幽默,笔锋犀利到位;作者学识博古通今,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48章
- 知否知否,红楼可签到
- 都市白领林晴岚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出现在了林黛玉从扬州去往贾府的船上,她的身份是林黛玉的庶女妹妹 林黛玉去的是贾府,而她却是被自己的姨娘,临终托付给了一位长辈勇毅侯独女盛老太太,和盛明兰做了个伴 身具签到系统,演绎庶女风流 作者:三元肘子所写的《知否知否,红楼可签到》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
- 网游小说三元肘子连载中
- 最新章:第451章 未来可期,大结局
- 知否之盛家七郎
- 现代都市白领于凡不小心穿越到知否世界,成为卫小娘腹中的胎儿,正当他在发愁自己会因为胎大难产而胎死腹中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身边还有一个团肉疙瘩的存在,当看清楚身边情况之后,于凡终于知道卫小娘不是因为胎大难产,而是因为双生子,于是于凡为了自己的前途,开始了他的计划 作者:本尊不戒色所写的《知否之盛家七郎》
- 网游小说本尊不戒色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结局
- 从知否开始做位面商人
- 守着位面交易所,从知否开始做位面商人 第一卷:知否小庶女 第二卷:振华女棋手 第三卷:伪装者谍海沉浮 第四卷:三生小龙女 第五卷:仙剑女宗主 第六卷:香蜜九尾狐 第七卷:白蛇紫微星 预计这么开展 作者:三元肘子所写的《从知否开始做位面商人》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网游小说三元肘子连载中
- 最新章:第51章 我们都是用来点缀父母爱情的装饰
- 我心如炽君知否
- 女医生叶曼因为救人而昏迷,思想意识进入了她最近热爱追读的网络古言小说《我心如炽君知否》里,成为小说里一个不起眼的配角叶青蔓 为了改变原著中叶青蔓的悲催龙套命运,不想看到喜欢的男人折戟沙场,亲人因姐夫夺嫡失利受到牵连 化身叶青蔓后,她开始积极面对人生,努力改善亲人和爱人的处境,要成为光鲜的女主角 作者
- 都市言情江左辰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章 战神陈苍穹
- 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 这里是大宋 不 是大洪朝 顾老二“吾倾慕汝己久,愿聘汝为妇,托付中馈,衍嗣绵延,终老一生 盛明兰“妾“慢 就在此时,有翩翩公子,手持大戟,却是横插了一脚“吾姊乃大家闺秀,需配青年才俊;吾姊贤良淑德,亦合正人君子;吾姊更知书达理,岂可缺温文尔雅“敢问阁下,配得上否 作者:人肥二所写的《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 网游小说人肥二连载中
- 最新章:第四百零四章 究竟是谁做的
- 穿越知否混日子
- 本以为穿越到一个莫名其妙的朝代,说是宋朝,却又没有包黑子,没有展护卫,没有杯酒释兵权,本来就够离奇了,交际圈里就更离奇了,大多数长了一张莫名其妙的演员脸 别人穿越都是智计百出,全知全能,而盛长槐正如自家祖母的评价,就是一个莽撞的愣头青 一个得了因车祸退役的原射箭运动员穿越到了知否电视剧中混日子混到人
- 网游小说佐佑商夏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四十章 各怀心思
- 知否从袁家庶子开始
- 一觉醒来成了忠勤伯府庶子,本以为拿到的是内宅宫斗的剧本可没想到却是兄友弟恭家庭和睦,既然剧本不对那就自己换一个封候拜将列土封疆才是他生平所愿 作者:风云公爵所写的《知否从袁家庶子开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网游小说风云公爵连载中
- 最新章:完本感言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看主角在影视世界纵横成长,以古装剧与现代剧为主。第一世界知否,一个现代古文学博士生的三无穿越,看他在明了剧情后,能否改变剧中人的命运轨迹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所写的《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从知识学到力量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五十四章 伦敦过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