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棕榈油的事情,朱允煐是十分重视的,他觉得这些事情需要抓紧时间开始布置。
南洋那些地方不在大明朝的控制范围,或者说没有直接纳入大明的统治。所以要说在那些地方种植棕榈树,这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但是也不需要担心太多,两广这样的地方可以少量种植油棕,海南也是可以考虑种植。在这些地方进行更多的尝试,在这些地方培育出来一些油棕,完全可以有。
这也算是地大物博的好处,只要出现了一些好东西,还真的不需要担心没有地方栽种。
宋忠现在就觉得扬眉吐气,因为他还有其他的发现,一些了不起的发现。
“陛下,南洋带回来的那些昆仑奴,都说他们不种粮食,常在土里栽上树根。届时就有硕大根块可以食用,砸榨之后形成粉米,可以饱腹。”
听到宋忠这么一说,朱允煐一下子愣住了,随即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一些事情。
他一直在惦记着油棕,想着大明朝的百姓的餐桌上多一些油水。可是油水这样的东西,还是很难直接饱腹的。而有些东西,可是能够饱腹的。
非洲大陆可不只是出产黑人,哪里还有很多的好东西。朱允煐也没想着带回来斑马、长颈鹿冒充麒麟,因为那些算不上什么有用的东西。
非洲大陆的油棕现在还没有完全走出来,包括木薯这样的东西也是在非洲老家呢。
木薯,那可是所谓的‘淀粉之王’。很多的非洲人不喜欢种地,那是因为只需要将木薯的根茎插进土里,就可以收获到足够多的木薯。
这玩意儿耐旱抗贫瘠,而且产量非常惊人。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打理,就能让人吃饱。
朱允煐看着宋忠,立刻严肃说道,“既然知道此粮种,无论如何也要带回大明!”
宋忠自然是立刻领旨,既然选择向皇帝禀报这件事情,那也是因为他调查出来了一些消息。虽然一度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觉得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可是现在也不觉得这些有什么好新鲜的了,只要能够带回来这些好东西就行。到时候他就可以加官进爵,他就可以继续成为天子爪牙。
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手底下的人会不会因为这样的一些事情而去远渡重洋等等,那就不需要关心了。只要办好了事情就行,他可以得到封赏,手底下的人也不会空手而归。
只要踏踏实实的给皇帝办好事,那么该有的东西肯定会有。
朱允煐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也算得上意外地收获了。本来以为只是油棕,结果没有想到居然还找到了木薯的消息。
虽说木薯不如土豆和玉米,看起来也很难在全天下推广,也确实没办法成为大明的主粮。但是不管怎么说,木薯的特性也代表了它们可以养活很多的大明子民,这也就足够了。
朱允煐其实很贪心,好东西他从来都不觉得多。油棕也好、木薯也罢,他都是非常喜欢。而玉米和土豆等等,他也都是一直在惦记着。
不过好在朱允煐就算是有些贪心,也没有好高骛远,他是知道量力而行的。他也清楚,有些东西强求不来,知道一些事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那就慢慢来吧,一点点的将一些好东西搬回大明就好,让一些好东西在大明落地生根、造福更多的百姓,这也就足够了。其他的,也就是交给时间,很多人会慢慢的意识到那些东西的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或许也会因为潜移默化而改变。
这可是有些皇权不下乡的年代,在这个时候有着很多的地方,宗族的势力、一些家法等等,甚至对于一些百姓来说都是更加有威慑力的。
所以在一些小地方,自然也就意味着皇权甚至被人忽视,被一些人认为可以稍微的抗争一下。毕竟在那些人看来,他们是地头蛇,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说不准就湖弄了官方的力量。
摊丁入亩对于不少人来说,就算不是灭顶之灾,那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在朱允煐看来,这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这也可以促进了人口增长。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让朝廷可以收到更多的赋税。
但是对地主老财和贪官来说,土地多的多交,土地少的少交,没土地的不交,这个政策就惨了,这简直就是动摇了他们的根基。毕竟很多的地主老财习惯了将土地隐瞒,或者是将赋税转嫁到其他人身上。
可是现在呢,英示皇帝不给这些人机会了,他们想要隐瞒土地变得不再现实,想要将一些赋税进行转移,也基本上变成了不现实的事情,难度在无限增加啊。
朱允煐看着暴昭,笑着问道,“你现在主掌刑部,想来也知道这些时日多了不少地方官吏、乡绅兼并土地的桉子吧?”
暴昭就立刻回答说道,“回陛下,此类桉件确实有所增加,不过朝廷一直在弹压。”
朱允煐就觉得这一切十分正常,只是平静说道,“这般事情接下来一些时日,想来会上报的越来越多。刑部这边也该留意一些,此类桉件万万不得含湖,也不得留情。”
皇帝的话一点都没有客气,在这些事情上也确实没必要客气。其实大家也都能够明白,摊丁入亩的政策就是英示皇帝定下来的国策,要是有人在这些事情上和皇帝起冲突,自然也就不要指望皇帝能够手下留情了。
说到底就是这样的国策,任何人都不能阻挡,这一点实际上也是很多人都明白的。
朱允煐这时候也继续说道,“其实这两年,朕也知道好些人都在牢骚。觉得朕摊丁入亩,和太上皇定下的一些国策有些冲突。只是此一时彼一时,以前的一些事情放在现在未必有用。”
茹瑺这时候就敲边鼓说道,“陛下,臣也和诸位同僚商讨过,摊丁入亩后,地方乡绅再难隐瞒田产,朝廷赋税必然增加。”
这些事情明眼人其实也都能看出来,能够跻身朝堂的,可不是酒囊饭袋,他们都有各自的优势,有着自己的才学。所以即使某些地方超出了自己的专业范围,但是相比起普通人,肯定是要聪明不少。
摊丁入亩的政策是好是坏,很多人其实心里明白,只是有些人揣着明白装湖涂而已。
朱允煐就笑了笑,随即说道,“赋税自然是能增加一些,只是怕也有人说国朝初立,黄册这就给朕废了。”
安装最新版。】
这一下大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因为这样的声音也确实存在。
在洪武十四年的时候,大明就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
这些其实就是加强了对于户口的管控,也是收取税收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是现在摊丁入亩了就不一样了,摊丁入亩不说直接的毁掉了黄册制度,但是也确实让黄册制度名存实亡,严重的影响了黄册制度的重要性。
不过对于这些议论,朱允煐也不在乎,“朕不在意那些议论,不能因噎废食。这些年朝廷的赋税在增加,田产也在增加。只是这么些年,虽说整体风调雨顺,也有一些百姓因为各种变故失去了田地。这些田地去了何处,大家也都心里明白。”
大家自然也都是明白的,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基本上都是沦为地主的附庸。但是一些徭役还是逃不掉,那些地主也是用各种手段在不断的积累财富。
农民失去土地,可不就是被一些地主收去了嘛,这样的土地兼并自古有之,也是始终无法完全避免的。大明朝是这样,以后说不定依然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朱允煐就语重心长的说道,“大明开国方三十余载,就有好些百姓失去了田地。长此以往,贫者无其田,这是何等悲惨之事!”
茹瑺等人这时候该说些什么才好呢,自然也就是只能高呼‘陛下圣明’。
因为土地兼并这样的事情一支完全无法断绝,历代统治者也只是在尝试着限制这样的事情发生,只是很多的时候也收效甚微。
尤其是在一个王朝的中后期,土地兼并更是非常严重,自然也就会形成巨大的冲突。
朱允煐不说防患于未然吧,只能说努力地尝试着将土地兼并地难度直线提升,让大地主们兼并土地的成本增加许多。
到时候就算没办法完全根除这样的现象,也是要让一些百姓的负担降低。
这就是一个天子该做的事情,这也是朱允煐觉得有些许骄傲的地方。至于说这样会不会影响老朱制定的一些政策,那其实也没有太多好在意的。
老朱的能力和本事母庸置疑,只是朱允煐也从来都不认为老朱制定的一些政策就是绝对正确的。包括朱允煐自己,也只是觉得自己制定的政策在现阶段有用,放在以后可能就会影响发展了。
所以所谓的万世之策,朱允煐也是从来都不相信那些的。
既然朱允煐不相信什么万世之策,那也就是对于老朱制定的政策,改动了也就改动了。
当然朱允煐也很清楚,自己的一些改动也需要注意。黄册制度关系的不只是赋税,也包括徭役等等,黄册政策的松弛,必然也导致一些徭役需要跟着改变。
甚至不夸张的来说,这也影响着户籍政策、影响着民、军、匠,这就不能不在意了。老朱制定的严格的户籍制度,也因为摊丁入亩有着极大的变化。
那这也就需要仔细一些了,此前只是在南北直隶推行这样的政策,所以很好控制。
而接下来就不一样了,这是需要在整个大明推行这样的政策,这也就意味着很多的政策也要受影响,很多的百姓也会因为这个政策而生活发生改变。
不只是朱允煐需要在这个时候打起精神,文武百官也需要做好准备应对政策改变带来的冲击。
朱允煐这一次召见六部尚书,自然也就是因为需要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些挑战是真实存在的。朝廷必须要提前应对,这样才能够做到心里有底,不至于被打个猝不及防。
这些事情显然也不是什么小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好,而不是说在这些事情上毫无准备。
和六部尚书在讨论了一些事情后,朱允煐自然也需要和一些武勋讨论一番。
其实土地兼并这方面的事情,武勋是比较有心得的,因为很多的武勋现在也算是家大业大,少不了的有些人为了更多的富贵巧取豪夺,或者是惦记着从平民手里或许更多的土地。
朱允煐可不是打算在这些事情上和武勋较真,因为现在没有太多武勋抢占民田的桉子报到他这里,所以也就不需要在意。
朱允煐需要的是武勋手里的兵权,当他推行摊丁入亩的时候,必然也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抗。真的要是到了这样的局面,自然也就意味着一些武勋或许需要披挂上阵了。
暂时大明内部没有什么战事,也算得上天下承平。但是这不代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代表一旦发生了一些事情,朝廷无可用之兵。
手里握着刀子,推行一些政策自然也就更加的有底气,就不需要担心出现太多的动乱。
毕竟就算是一些地头蛇的势力盘根错节,可是面对着兵强马壮的大明军队,也只能是俯首认命这么一个结局。在大明,可不存在什么尾大不掉的世家。
这也算得上朱允煐的一个特点吧,很多的时候他不介意将一些最差的结局想到。因为他不打没用把握的仗,他也不希望一些事情超出自己的掌控。
武勋,就该在必要的时候站出来,成为皇帝的一个依仗,这也是不折不扣的王牌!
小说推荐
- 玄学小祖宗,我有五个顶流侄孙孙
- 【三岁半+玄学小祖宗+团宠+娃综,1v1全甜爽文 谈蔚兮第一天下山,就被自己黑红影帝侄孙孙带进亲子综艺 看着哇哇哭成一片的小朋友,她对着摄像头满脸写着救救我吖救救我吖 一听是因为下雨导致春游取消,小事儿。她随意地掐了个诀,瞬间乌云退散云开日出 网友:立玄学人设最容易塌!慢慢地随着巧合越来越多,网友纷
- 都市言情郁南栀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1章:古镜
- 大明:这个皇孙可太稳了!
- 穿越到大明,熟知后面历史的朱允熥,决定自己掌控命运 于是,他开始做准备 储君将立之时 兵部尚书“臣以为,三殿下文韬武略,可为储君 礼部尚书“臣以为,三殿下知书达理,可为储君 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臣附议 吏部尚书看着五人“原来你们都是三殿下的人 大军北伐时 也速迭儿“想那朱允熥不过是黄毛小子
- 穿越架空归来仍是年少连载中
- 最新章:请假条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洪武二十五年,朱英来大明第十年,于西域创下偌大基业 燕王府中,朱英和后世永乐大帝朱棣相谈正欢 时日四月二十五,大明太子朱标薨 朱英随朱棣南下京师吊唁 朱棣:可恶至极!没想到竟是本王亲手送他上位 朱元璋:老四是个好孩子,把大孙给咱送来了 朱英:日月光辉之下,皆我大明江山 作者:执笔见春秋所写的《大明皇
- 穿越架空执笔见春秋连载中
- 最新章:第761章:老爷子的霸道
- 穿成农家老太太,锦鲤孙女开挂旺全家
- 刚穿书的孟然,不久就等到了锦鲤孙女出生。本以为变成古代贫穷老太太,这日子肯定没法过 没想到,蹭着锦鲤孙女的福气,孟然越过越好。山上的猎物主动送上门,地里的粮食越长越多 靠着孙女那开了光的嘴,财源滚滚,孟然直接带着全家奔小康 作者:颜颜气泡所写的《穿成农家老太太,锦鲤孙女开挂旺全家》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
- 穿越架空颜颜气泡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十七章送礼
- 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
- 洪武十五年,一个后世人意外来到了大明王朝,完全不一样的大明。北元名将王保保正厉兵秣马,意欲重振旗鼓,入主中原;建州女真趁势崛起,披荆斩棘建立了后金王朝;大日幕府统治无力,各地大名逐鹿天下,侵入东海烧杀劫掠…这个大明,更加动荡,但也更加璀璨 作者:朕闻上古所写的《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无弹窗免费全文
- 穿越架空朕闻上古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五十章 村庄
- 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
- 御史“陛下,臣闻二皇孙朱瞻圭,此次出海多次冒充海盗劫掠,此乃有损我大明天朝威严,请陛下严惩”朱瞻圭“我挣了一亿两”御史“臣还听说二皇孙殿下,与番邦属国贸易时,多次强买强卖,让番邦属国怨声一片”朱瞻圭“我挣了一亿两”御史“二皇孙殿下,还强抢他国公主当舞姬,让他人骨肉分离,此乃”朱瞻圭“我挣回了一亿两”
- 穿越架空荀焱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已发布!
- 我猪肉王子竟是大明皇长孙?
- 穿越大明,本以为只是个普通身份,岂料竟是大明皇长孙!洪武四大案,有我在,必翻 大明宝钞,有我在,必不可能贬值!曾经欺负过华夏的,有我在,有仇必报 作者:小耳朵是只猫所写的《我猪肉王子竟是大明皇长孙》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小耳朵是只猫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五十八章 终结
- 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 (作者已有一部百万字作品,各位看官可放心食用权谋文+爷慈孙孝文+横推世界文本书朱元璋前期杀伐果断、主角后期杀伐果断,圣母和杠精可能不适,慎入朱雄英,大明嫡长孙,朱标嫡长子,以蓝玉为肱骨,以常茂为爪牙在大明血脉最正,地位最高,继承顺序最为优先但是,谁也没想到,朱雄英暴死,大明瞬间江河日下,同年马皇后薨
- 穿越架空河套大圣爷连载中
- 最新章:第76章 不留活口
- 皇家逆媳,彪悍太孙妃
- 她是怀瑾,性情古怪,正职是吃货,副职…有点复杂。他是皇太孙,俊美无俦,传说会越级成为下任天子 初见,她用他的浴池,还一脚将他踹水里去,然后欣赏他洗泡泡。自此,两人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前主对他下药,他对她恶心到极点。因为他让前主做替罪羊,她对他鄙视到顶点 所以,他们人前斗个你死我活,人后…却是同仇敌忾、
- 穿越架空紫琼儿连载中
- 最新章:第308章 番外: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