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是人力无法控制的,哪怕是帝王也无法控制。但是有些事情,是人力可以控制的。
朱允煐可以说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对于朝堂上的一些事情,他绝对无法容忍超出自己的控制。他制定的一些政策,也是不会允许被一些人打乱,这一点他甚至可以说是固执的。
迁都的事情早就是在朱允煐的计划当中,根本没有什么完全的定都之选,他只能选择一些看起来还算不错的选择。
定都应天府肯定不行,因为这里到底是偏安一隅,历史上就没有一个在南方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在应天府,这些其实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更何况朱允煐也很清楚,明朝开国三十余载,这些年一直都在努力的收拢民心。只是在北方还是不够,很多的北方的子民在习性上还是延续着数百年的传统,多少有些胡人的习惯。
这些在朱允煐看起来就需要重视,燕云十六州收回来了,但是不能让百姓离心离德。
更何况努尔干都司这些也需要控制下来,这些年大明朝的军事实力强盛,向北也开阔了很多的领地。但是朵颜三卫、努尔干都司这些,其实也未必就是多么的牢靠。
历史上就是这样,他们原本归附北元,在明朝讨伐后又归附大明。但是随即又叛走,甚至数次侵犯辽东的一些地方。
包括努尔干都司也是一样,这些都是一些人眼里的苦寒之地,海西女真等部族也多是在这些地方生活。要说他们对明朝有太多的归属感,这也是不现实的。
再者就是早些年讨伐鞑靼,这也是有些成绩。瀚海已经在大明的控制下,杭爱山也在大明的控制下。鞑靼几乎溃散,这也意味着鞑靼现在几乎是不成气候。
这说明现在的大明疆域,比起历史上的大明疆域更大,对于北边的控制自然也需要更加的重视。哪怕现在鞑靼等实力不强,可是朱允煐不会小看游牧民族的恢复能力。
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做好更多的准备,必须要让大明朝将北方牢牢的控制着。
常茂被召入武英殿,他看起来情况也不太好,也让朱允煐有那么一些担心。不过常茂到底是正在壮年,也没有重病,所以朱允煐也就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担心那么多。
“大舅,你也该保重身体。”朱允煐开口,对常茂说道,“这些时日天寒,该好好保养。”
常茂就笑着说道,“有劳陛下挂念,前些时日太医也诊过,只是些许风寒。”
朱允煐微微点了点头,这时候也没必要多说什么。关心一下也就行了,毕竟常茂也是中年人,很多的事情常茂自然也是自己心里有数的,没必要让朱允煐在这个时候操心太多。
看着常茂,朱允煐说道,“前些时日皇祖父驾崩,咱也没有太多的心思去管其他事。这些时日,也有不少人在私下里有些想法,大概也是觉得皇爷爷走了,他们就胆气足了。”
常茂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主要也就是因为他多少也是知道一些事情。
别看朱允煐当了四年皇帝,可是很多人也都清楚,这也就是一个年轻的天子。哪怕大权在握,只是在一些人看来,他和洪武皇帝还是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很多的时候大家对于英示皇帝的畏惧,那是因为害怕天子身后的洪武皇帝。
更何况现实一点的来说,洪武皇帝驾崩了,所以这个时候也就没必要害怕他了。
对于洪武皇帝制定的一些政策,一些很多人觉得不好的政策、触犯了自身利益的政策,那显然也就是可以考虑改一改了。他们不敢和洪武皇帝争辩,但是敢和英示皇帝吵一吵。
朱允煐也不在意,笑着说道,“皇爷爷到底是开国之君,无人敢触犯龙颜。现如今以为咱好说话,那就让这些人和咱斗一斗,这也有些意思。”
朱允煐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对于朝堂的掌控,朱允煐非常的有信心,六部重臣都在他的控制当中。一些特殊的机构和部门,朱允煐也不需要担心失去控制。
最主要的还是朱允煐的性格,他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也不是那种真正的仁君。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忽悠他,那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想要说用一些道貌岸然的观点来忽悠他,朱允煐很大概率会将那些出馊主意的人好好的惩治一番。
让朱允煐裁撤锦衣卫、东厂,这是根本不会出现的事情。这样的天子爪牙,也是天子的耳目,这些厂卫看似是有着一些不太好。但是他们的存在,可以让皇帝更好的了解一些事情。
想要让朱允煐重视文人不假,不过想要让皇帝只是重视一些儒家子弟的意见,不断的拔高读书人的地位,给与他们更多的特权,这一点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重视读书人的同时,朱允煐肯定也会对这些读书人有更多的要求,会不断的敲打。
“迁都之事已成定局,大舅在这个时候也莫要掺和。”朱允煐也很直白的说道,“这件事情咱决议已定,这也是父皇和皇爷爷的意思,容不得半分商讨。”
常茂这个时候就赶紧说道,“陛下,臣明白此事。臣定然不会在此大事上被人撺掇,国策之事陛下定夺就是,臣知道分寸。”
对于常茂的这个回答,朱允煐自然是比较满意的,他也相信常茂不是在这个时候随便说说。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么些年常茂一直都是这样,基本上一直都是紧紧的跟在朱允煐的身后,对于朱允煐制定的一些政策,他都是坚定不移的在执行,没有半点的打折扣。
不夸张的来说,常茂就是朱允煐在朝堂上最大的拥趸,也是在武勋集团最大的一个依靠。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现在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常茂看着朱允煐,说道,“其实这些时日,倒也有些武勋人家寻到了臣,多少也是想要让臣劝谏陛下。他们不想离开江南繁华之地,武勋当中多是南方人,好些人的产业都是在南方。”
朱允煐微微点头,这个道理他明白,“且看着吧,朕此前惩治了一些不开窍的武勋。若是有人执迷不悟,朕不介意再惩治一些人。祖辈的功劳朝廷自然是认的,只是那些人也莫要仗着些许功劳自误!”
听到朱允煐这么说,常茂心中一紧,他知道皇帝绝对不是在开玩笑,皇帝这么说是认真的。
皇帝迁都的决心非常明确,这件事情很明显是不允许有半点商量的余地。这件事情要么是遵从皇帝的旨意,要么就是要做好被皇帝清算的准备,没有其他的选择。
“咱的意思,以后开平王一脉就是留守应天府了。”朱允煐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应天府到底是陪都,皇爷爷和父皇的陵寝也在这里,得留有人守着。”
常茂对此早就有准备,其实此前朱允煐也谈过这些事情。但是那时候也有着不确定性,而现在就不一样了,这也算得上比较正式的通知。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也就是在朝堂上讨论一番,那也就意味着彻彻底底的拍板了。
“这里也没有外人,咱到底是有着常家的血脉。”朱允煐就笑着说道,“若是常家去了北平,这般的外戚到底是有些不同。外祖父在军中也有余荫,现如今朝中稳定,必然有着一些文武之争。若是斗起来,常家必然是众矢之的。”
常茂自然也是心里有数,他知道常家确实特殊了一些。其实这么些年,哪怕他是比较纨绔,看起来在朝堂上也没有特别大的作为。不过只要他是皇帝的舅舅,他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嫡长子,这些身份就让他在朝堂上有足够的影响力。
留守应天府对于开平王一脉可以说是最好的,看起来是有着那么一点要远离朝堂,要有一些离开权力中心的意思。不过这也是一种保全的办法,这些其实也是让开平王一脉更加显贵。
说到底应天府还是陪都,以后留守应天府的武勋就是以开平王一脉为主了。
而且孝陵就在应天府外,这里距离中都凤阳也近,祭祀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开平王一脉要承担起来,他们的身份也确实是更加的合适。
离开权力的中枢,不代表常家就要落寞,常家依然是大明朝最特殊的那个勋贵。
哪怕是朱允煐不在了,后世的子孙也都需要认这个账。毕竟马皇后没有亲族,常家可以说是真正的外戚,大明朝天子的外戚。小小朱要认,小小朱的子嗣也要认。
有些事情虽然早就已经明确了,不过朱允煐还是要做做样子,还是要和常茂商讨一下。哪怕看起来这也就是单方面的一种通知,只不过该做做样子还是要做做样子。
好歹常茂也是他的舅舅,好歹常家也是朱允煐的母族,姿态还是需要摆出来的。
朱允煐也算是比较欣慰,常茂虽然能力不足,也有些挑不起来大梁。但是从来也都是不会拖后腿的,这一点其实也就值得朱允煐欣慰了,要是常茂搞事情,朱允煐才会为难。
要说常茂的能力太出众了,朱允煐或许也会比较为难。毕竟常系在军方的力量也确实大,朱允煐这几年不让常家子弟出去带兵,多少也是在削弱常系。
至于说军方影响更大的徐家,这些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徐辉祖的能力非常出众,中山王一脉看起来后继有人。但是徐辉祖的年龄可别忘了,他的年龄可不算小。这也是一个青状,比起朱允煐还要大十多岁。
而徐辉祖的儿子徐钦,实际上有那么一点纨绔,徐家看起来也不会特别的出众,不会一直都是出人杰。所以小小朱登基的时候,不出意外徐辉祖可能就已经不在了。
更何况朱允煐也会在必要的时候开始慢慢的削弱徐系在军方的影响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现在没必要着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徐辉祖还有大用。
常茂离开了武英殿,他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谨言慎行,这就是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立场。
接下来朝堂上必然纷争不断,或许也会有着一些比较激烈的冲突。能够不发声不表态,那么就当个被人忽略的存在。而需要支持皇帝的时候,必然毫不犹豫的站出来表明立场。
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事情,这些也都是常茂一直在扮演的角色,他很清楚自己改做些什么。
看着武英殿的大门,朱允煐的脸上已经没有表情了,“让宋忠、蒋瓛过来见朕。”
王承恩低着头,离开安排手底下的小太监们去传旨。作为皇帝的贴身太监,王承恩也知道陛下这是要开始秋后算账了,在太上皇葬期发生的一些事情,陛下不会不在乎。
或许陛下要开始准备主动点起一把大火,陛下说不定要决意好惩治一些人了。
这些一点都不需要感觉到意外,这些事情也确实是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
翻开一些奏折,朱允煐微微点头。这段时间他确实没有太多的心思去处理政务,除了一些必须要立刻处置的大事,很多的都是留中不发了。
本来年底就是比较忙碌的,天底下大大小小的事情也确实不少。可是现在朱允煐不需要太担心,原因自然也就是内阁还是帮了些忙,可以稍微的帮着朱允煐办些事情。
不能说现在的内阁的存在可以保证大明朝朝政的正常运作,但是他们的存在,也确确实实可以让朱允煐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些小事上,他可以轻松一些了。
这可不是在偷懒,这些是为了更加高效的治理天下,推出内阁也一直都是朱允煐觉得比较满意的做法,他也确实不担心内阁做大。
有利有弊,这一点朱允煐一直都很清楚,没有什么事情是完全绝对的,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两全其美。他要做的,就是选择那些利大于弊,对大明江山社稷有利的。
这些,都是皇帝的责任,这些也是他的决断!
(本章完)
小说推荐
- 玄学小祖宗,我有五个顶流侄孙孙
- 【三岁半+玄学小祖宗+团宠+娃综,1v1全甜爽文 谈蔚兮第一天下山,就被自己黑红影帝侄孙孙带进亲子综艺 看着哇哇哭成一片的小朋友,她对着摄像头满脸写着救救我吖救救我吖 一听是因为下雨导致春游取消,小事儿。她随意地掐了个诀,瞬间乌云退散云开日出 网友:立玄学人设最容易塌!慢慢地随着巧合越来越多,网友纷
- 都市言情郁南栀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1章:古镜
- 大明:这个皇孙可太稳了!
- 穿越到大明,熟知后面历史的朱允熥,决定自己掌控命运 于是,他开始做准备 储君将立之时 兵部尚书“臣以为,三殿下文韬武略,可为储君 礼部尚书“臣以为,三殿下知书达理,可为储君 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臣附议 吏部尚书看着五人“原来你们都是三殿下的人 大军北伐时 也速迭儿“想那朱允熥不过是黄毛小子
- 穿越架空归来仍是年少连载中
- 最新章:请假条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洪武二十五年,朱英来大明第十年,于西域创下偌大基业 燕王府中,朱英和后世永乐大帝朱棣相谈正欢 时日四月二十五,大明太子朱标薨 朱英随朱棣南下京师吊唁 朱棣:可恶至极!没想到竟是本王亲手送他上位 朱元璋:老四是个好孩子,把大孙给咱送来了 朱英:日月光辉之下,皆我大明江山 作者:执笔见春秋所写的《大明皇
- 穿越架空执笔见春秋连载中
- 最新章:第761章:老爷子的霸道
- 穿成农家老太太,锦鲤孙女开挂旺全家
- 刚穿书的孟然,不久就等到了锦鲤孙女出生。本以为变成古代贫穷老太太,这日子肯定没法过 没想到,蹭着锦鲤孙女的福气,孟然越过越好。山上的猎物主动送上门,地里的粮食越长越多 靠着孙女那开了光的嘴,财源滚滚,孟然直接带着全家奔小康 作者:颜颜气泡所写的《穿成农家老太太,锦鲤孙女开挂旺全家》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
- 穿越架空颜颜气泡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十七章送礼
- 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
- 洪武十五年,一个后世人意外来到了大明王朝,完全不一样的大明。北元名将王保保正厉兵秣马,意欲重振旗鼓,入主中原;建州女真趁势崛起,披荆斩棘建立了后金王朝;大日幕府统治无力,各地大名逐鹿天下,侵入东海烧杀劫掠…这个大明,更加动荡,但也更加璀璨 作者:朕闻上古所写的《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无弹窗免费全文
- 穿越架空朕闻上古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百五十章 村庄
- 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
- 御史“陛下,臣闻二皇孙朱瞻圭,此次出海多次冒充海盗劫掠,此乃有损我大明天朝威严,请陛下严惩”朱瞻圭“我挣了一亿两”御史“臣还听说二皇孙殿下,与番邦属国贸易时,多次强买强卖,让番邦属国怨声一片”朱瞻圭“我挣了一亿两”御史“二皇孙殿下,还强抢他国公主当舞姬,让他人骨肉分离,此乃”朱瞻圭“我挣回了一亿两”
- 穿越架空荀焱连载中
- 最新章:新书已发布!
- 我猪肉王子竟是大明皇长孙?
- 穿越大明,本以为只是个普通身份,岂料竟是大明皇长孙!洪武四大案,有我在,必翻 大明宝钞,有我在,必不可能贬值!曾经欺负过华夏的,有我在,有仇必报 作者:小耳朵是只猫所写的《我猪肉王子竟是大明皇长孙》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小耳朵是只猫连载中
- 最新章:第五十八章 终结
- 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 (作者已有一部百万字作品,各位看官可放心食用权谋文+爷慈孙孝文+横推世界文本书朱元璋前期杀伐果断、主角后期杀伐果断,圣母和杠精可能不适,慎入朱雄英,大明嫡长孙,朱标嫡长子,以蓝玉为肱骨,以常茂为爪牙在大明血脉最正,地位最高,继承顺序最为优先但是,谁也没想到,朱雄英暴死,大明瞬间江河日下,同年马皇后薨
- 穿越架空河套大圣爷连载中
- 最新章:第76章 不留活口
- 皇家逆媳,彪悍太孙妃
- 她是怀瑾,性情古怪,正职是吃货,副职…有点复杂。他是皇太孙,俊美无俦,传说会越级成为下任天子 初见,她用他的浴池,还一脚将他踹水里去,然后欣赏他洗泡泡。自此,两人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前主对他下药,他对她恶心到极点。因为他让前主做替罪羊,她对他鄙视到顶点 所以,他们人前斗个你死我活,人后…却是同仇敌忾、
- 穿越架空紫琼儿连载中
- 最新章:第308章 番外: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