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荆轲外传

第18章


秦欺丹身于先,图燕土于后,此仇不报,丹枉为堂堂热血男儿!” 
太子丹这才真正把话说到了关键处,也刺进了自己心里的痛处。 
霎时,只见他的脸色由涨红转至青白。是义愤填膺?是不堪屈辱? 
鞠武见状,知多劝无益,只能提袖拭泪,长叹一声作罢。 
太子丹很快冷却了满涨的情绪,忽又想起一事,问道:“大夫,招纳天下贤士的事情进行得如何了?”鞠武道:“一切还算顺利,我国派出的使者颇有收获,听闻魏国勇士无相愿意为太子效力,近日内就会至燕。”太子丹大喜:“有天下贤人志士同心协力,何愁强秦不破?” 
一心沉浸在光明喜悦中的太子丹,没有察觉大夫鞠武眼中满溢着的深深忧惧。笼罩在鞠武眼前的,只有一种属于黑夜的颜色。那是一种惟有察觉自己正置身险境的人,才看得见的颜色。此刻,鞠武暗下决心,无论结果如何都势必要和太子丹共存共灭,坚守到底。 
太子丹置身何处,他自己清楚。但他不觉得,那地方,叫险境。
第七章 临危受命 
壮志雄心悬宕数日后。 
蓟城里,烈日正当空,阳光四处遍射,直落在肌肤上,犹如数万根剧毒蜂针倏地螫进皮肉内,点点刺痛直沁筋骨。毒液降在体内疯狂旋了一旋,捻指间又猛烈窜升向上直扑胸口喉间,随后化作一股狰狞之气刮出喉头后,盘踞在面颊之上久久不散。 
太子丹半日捺着一颗心,耐着性子等待。 
太子丹在等待一个人,一个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太子丹知道,此时此刻,他的心既不能慌也乱不得。 
太子丹唯一能做的事,除了等待,还是等待。 
因此,虽然烈日吐焰,太子丹却宛若在漫漫长夜中静心等待一线曙光降临…… 
一辆驷马高车自东门外飞驰急驶而入,沿着大街往前直奔,马车前挂了一对金铃,摇曳在风中叮当作响。 
铃声清脆悦耳,城中百姓纷纷抬头望向与己擦身呼啸而过的马车。 
他们各自在心中揣想,必是有贵客驾临了! 
只见太子丹用来招贤纳士,专供承载贵客之用的“金铃车”前头左侧,端坐着一个神态凛然的大汉,一头浓密的黑发用一条灰色麻布随手扎了一个髻,满脸密布钢针般的胡须,形貌甚为凶猛粗鄙,一双鹰眼频频左右顾盼。莫说他的容貌可怖,光凭这双野兽般充满防备的眼,就够让人畏惧了。 
人们不由得心生好奇,纷纷议论:“咱们太子的金铃车向来接的是士人雅客,今天怎么坐了这么个凶神恶煞似的野人呀?” 
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寄托,没有牵挂,有的只是——“无相之貌”。 
只是一张“单纯”的脸,没有多余伪装的表情。
因莫名喜悦就任意绽开笑容;为深感挫折就径自黯然神伤;需提神警戒就自然板起面孔。 
人们称他无相,魏国勇士。 
他自幼失怙,天下之大,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但他并未因此愤世嫉俗。浪迹天涯,是他的使命,使命就是他的归处。 
“嘶——”带头马匹高举前蹄,仰起下颚,一声长鸣,停在贤士馆前。 
无相不待车身停稳,左手一按,已轻身跃落在地,右手一划从车上扫下一粗柄长剑。那柄剑身长五尺,宽也要近一尺,剑身极厚,显然分量沉重。无相将长剑佩挂在腰间,抬头一望。见馆前早已候着两个人,一人锦衣高冠,而立年华,气度儒雅;另一人紫衣素冠,年近花甲,仪态沉稳。 
“无相求见太子,有劳二位指路。”无相拱手向二人道。 
太子丹含笑道:“无相壮士,丹在此等候多时了!” 
他顿了口气,看了身旁的鞠武一眼,又道:“此乃我朝重臣,鞠武大夫。” 
未料这二人正是太子丹和大夫鞠武,无相颇感讶异,目光炯炯,仔细端详着太子丹,随后行礼道:“无相周游各国,早听人说燕太子礼贤下士,今日有幸一见,果然如此!我无相只是浪迹天涯的无名剑客,怎么敢劳驾太子亲自出来迎接?无相实在受之有愧!” 
太子丹道:“壮士过奖了,昔日公子无忌为接东门隐士侯嬴,亲自控缰驾车,虚左位相迎,与他相比,丹还差得远呢,只望壮士不要怪我怠慢就是!” 
无相忙道:“不敢!不敢!”随即面露惭色,频频搔首。 
鞠武在旁察言观色,初见无相一脸粗鄙之气,以为会是个空有蛮力的无礼之人,此刻见他的言谈举止,除了进退得宜外,倒也不失是个难得的性情中人。忙道:“壮士请入内说话吧。”太子丹先行,鞠武同无相随后步入内厅。厅中早已备下酒宴。 
无相颇受感动,拱手道:“无相只是一介粗人,太子如此相待,实不敢当!” 
鞠武捋须笑道:“太子一向宽厚仁慈、慕贤若渴,最敬佩的就是天下的英雄豪杰。” 
太子丹也道:“当年孟尝君为了宴请天下才俊,家财几乎散尽,方得门下食客三千。我虽不及他,可仰慕豪杰之心,丝毫无异呀!”
“臣仔细察看尸首多遍,终于发现无相的胸膛上有一道难以辨识的、极细的伤口。” 
太子丹脸上血色顿失,失声道:“果真是被人杀害的?无相的剑术如此高明,怎会轻易被杀害?” 
鞠武皱眉道:“此事极为蹊跷,房门是从里面反锁的,窗也全是紧闭着的,屋内也未见有任何打斗过的痕迹。臣仔细探察过,房内并没有留下丝毫线索,这凶手究竟是如何进去的,杀害无相后又是怎么出来的,着实令人费解。而且这几天臣一直差人严密看守招贤馆,根本不见外人进入。这凶手真的是来无影去无踪,说其如鬼魅一般,也不为过。” 
太子丹背脊一凉,沉声道:“难道凶手早知道无相会去刺杀秦王,所以才会抢先一步下此毒手?”鞠武道:“此事只有太子知、臣知,绝无可能泄漏,想来……未必是和刺杀秦王有关吧!这无相周游各国,与人比剑争斗,应该也结了不少仇家,如今遭此横祸,也属寻常。” 
太子丹道:“这凶手居然能在密室杀人与无形,可谓神出鬼没,非得先仔细查个水落石出,才能再访勇士,刺杀嬴政。此事,就有劳大夫了。”鞠武躬身道:“查案追凶不是臣之所长,不过臣有一友人,或许能够帮上忙。” 
“谁?”太子丹精神一振。 
“田光。”鞠武道。 
太子丹道:“田光?可是那个智深而勇沉的田光?”鞠武回道:“正是,此人乃是燕国有名的贤士。” 
不出一顿饭的工夫,鞠武果真为太子丹请来了田光。太子丹见来者年纪约莫四五十岁,身着一袭紫色长衫,丰上锐下,颧骨突出,鼻梁高挺,嘴唇细薄,气定神闲,踏着利落步伐走进厅内。 
田光见过礼后,太子丹亲自拂拭座席,请田光坐下。田光也不推辞,昂然入座。田光祖上原是燕国贵族,后来因事获罪,流落民间。他自小便胸怀大志,忠心为国,可惜报效无门,郁郁不得志,才甘为一落寞隐士。如今有了一展长才、报效国家的机会,又是受友人之托,他当然没必要推辞。
鞠武把事由详细讲述了一遍,田光沉吟半晌,摇头叹道:“错了,错了!刺杀秦王嬴政一事,怎可仓促决定,轻举妄动?”
一听田光竟然说出“刺杀秦王”四字,太子丹不禁大惊,转头望向鞠武。鞠武也是一脸惊骇,田光看在眼中,沉稳道:“大夫并未透露半点口风,这不过是臣的猜测。” 
太子丹强装镇定道:“愿闻其详。” 
田光侃侃而谈:“当今天下,秦国北占甘泉、谷口,南据泾、渭,挟巴、汉之富饶,右有陇、蜀之高山,左有关、潼之险要,兵多将广,有朝一日,燕国将成强秦案上之肉。何况近日听说秦国的大将樊于期因故得罪了秦王,逃亡至燕国,被太子收留。那秦国觊觎燕国已久,再加上此事,无异于投肉喂虎,祸不远矣!” 
鞠武感慨道:“樊将军确实被太子收留,臣早已劝过太子,请樊将军离开燕国前去匈奴,一来令秦国没有借口,二来可联络匈奴单于,同时西连三晋,南盟齐楚,共抗秦国,这才是上策,可太子于心不忍,依然执意收留樊将军。” 
太子丹不禁锁眉道:“樊将军得罪了秦王,可谓是天下之大,已无容身之所,他既投靠于丹,丹又怎能因为强秦的威胁,就不顾道义,拒他于门外呢?” 
田光点头道:“这正是太子仁义之处,天下人只有钦佩太子!何况依臣看来,秦国若要犯燕,自会千方百计寻找借口,就算太子不庇护樊将军,秦王也会另寻他途。如今强秦虎视眈眈,燕国国小势弱,若是兵戎相见,显然是以卵击石。以在下愚见,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寻找剑客高手,去刺杀秦王嬴政,秦王一死,群龙无首,秦国必会大乱,燕国方可保全。” 
太子丹为田光之见解竟能这般切中要点、契合自己心中的想法,深受震撼。他吁了口气,轻叹道:“先生所言,正是丹之所想。”他抬起头,出神片刻,忽又说道:“其实我和嬴政自小就相识,而且曾经是患难与共的挚友。” 
田光一怔,嘴唇略掀了掀,却又没有说话。 
太子丹举起酒樽轻啜了一口,眼神飘忽向远处,似在追忆逝去的过往,悠悠说道:“我自小就作为人质被送往赵国,那时嬴政的母亲也在赵国,他是在那里出生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