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
蓟都内外的大地一片白色,银装素裹。
等到大雪停了下来后,蓟都城以及周边的村镇,顿时喧闹起来。
众多的民众,走出家门,开始清扫起大雪铺就的道路。
这几年来,蓟都的民众,已经熟悉这样的操作。
清扫自己家门口的大雪,这是自己份内之事。然后,官府就会派人,组织民众清扫自己辖区内的道路,尤其是官道,并给予民众一定的报酬。
阁相苏代年纪已很大了,但精神看上去,却很是不错。
走进亲和殿内,全身顿时感觉一暖。
一个侍官迎上前来,接过苏代脱掉的大氅。此时,就听到殿内左侧的殿阁之内,传来了姬康的声音:“苏相来了,快进来吧。”
苏代答应了一声,抬步跨进左侧的房间,朝前方坐着的姬康躬身行礼道:
“臣苏代,拜见王上。”
“苏相毋需多礼,坐下说话。”姬康对苏代道。
“多谢王上。”苏代抬起头来,发现自家君王的案桌之上,整整齐齐堆满了文书奏折。在案桌的周围,剧辛、粟腹、將渠、荣蚠、姬茂、黄勇,包括鞠武、田光二人也在。
苏代在自己的座位之上坐下后,听到姬康对荣蚠道:“荣蚠将军,你接着说吧。”
看来议事,已经进行半天了。
荣蚠起身,躬身对姬康禀奏道:
“王上,如今我陆军第二军,第五军,第七军以及三个预备役军,都进驻到了上谷郡。会同上谷郡的第一军和上谷郡的预备役军、建设兵团,在昌国君乐间的统领下,已投入到了冬训。此时,我驻守上谷郡的大军,已达到了近三十万人。”
“此外,陆军第四军已经到达中阳郡,同大将刘胜率领的第八军,一个预备役军汇合。在中阳郡,我燕国大军也已高达十万。”
“陆军第十军进驻到济西郡,与该驻地胡归良的陆军第三军,一个预备役军,归属大将王石统领,总兵力也已达十万。”
“另外,在卫郡的大将薄望,统领陆军第六军、第九军,以及一个预备役军,总兵力也达到十万。王上,我燕国六十万大军,在靠近赵国的边境之地,已全面部署完毕。”
殿内的众人听完荣蚠的话后,一片寂静。
六十万的大军,此刻都部署到了燕、赵边境。众人心头皆知,来年开春,伐赵之战已不可避免。这是燕国立国数百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用兵。
由此可以看出,燕国来年灭赵的决心已下。
姬康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对于伐赵战事,此时不想多谈。
清了清嗓子,转移了话题,又朝剧辛、粟腹他们问道:
“马上就是年关了,来我燕国的流民,现今安置如何?”
流民安置的问题,归阁相粟腹负责。
粟腹站起身来,对姬康禀奏道:
“启禀王上,入冬以来,来我燕国的流民,已全部安置妥当。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流民还是源源不断,靠近赵、魏、楚三国边界的郡县,压力还是很大的。”
“今年冬季,只能给予这些来我燕国的流民,简单安置。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待过年开春之后,再妥善彻底的安置。”
姬康听罢粟腹的话后,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沉思了片刻,对殿内的众人言道:
“天下一天不统一,民众就一日得不到安生。从边郡给寡人的奏折来看,从赵、魏、楚三国来我燕国的道路之上,饿殍尸首散于途中。”
说到这里,姬康猛然敲了下案桌,声音不由大声起来:
“寡人每看到这样的奏报,都会夜不成寐。这些国家的君王朝臣,门阀贵勋,如今天天玉盘珍馐。可他们谁想过,这些冻死、饿死的民众?”
众人一起站起身来,躬身齐声道:“吾王息怒。”
阁相剧辛上前,躬身对姬康道:
“王上不必气愤,朝堂已给各郡县下文,确保来我燕国的民众,不被饿死、冻死。来年开春,各郡县会提前修建房舍,以应对今后此事的发生。”
姬康点了点头,按捺住自己愤怒的心情,转头问荣蚠道:
“今年战殁将士们的遗骨,都安置到了烈士陵园了吧?”
众人的目光,又看向了荣蚠。
“王上,今年卫地战殁的将士总计有三万两千多人,这些英烈的骨灰,已经全部移入今年建好的西山陵园之内,并立碑为念。”
“根据王上的吩咐,所有这些战殁将士的名字,也已镌刻在了陵园广场内的忠烈碑上,世代享受官府与民众的祭祀。”
苏代返燕之后,知道姬康对于战殁的将士非常重视。
在辽地的襄平、阳乐以及各郡的郡府,都设有专门类似的烈士陵园,用以祭奠战殁的将士。而且这些安置战殁将士遗骨的地方,被姬康赐命为“陵园”。
这个时代,用“陵”做为名称,这是君王死后墓地的专用名词。
而燕国把安置战殁将士之所,也起名为“陵园”。在殿内的众人看来,这是姬康做为一国之君,给予这些为国捐躯将士们的最大恩典与礼遇;从民众的角度来看,这是自家的君王,把一国的国运,分享给了这些英烈们,用以恩泽这些将士们的亲属与后代。
在蓟都西山,修筑的这个陵园,堪称燕国最大的陵园。
自伐齐结束以后,就已经开始建造了,历经三年,于今年八月底前正式竣工。
对于战殁而功绩很大的将士,姬康又会给予谥号加封。
只要燕国不亡,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就会受到燕国世代的香火。
这样的做法,对当下的各国来说,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之举。
苏代知道,如今天下各国君王,没有一个像姬康这样,为战死的士卒和将官们如此谋划的。那怕说是收买人心,也是让人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燕国的将士与民众,任何一人都有自己死后,名刻于忠烈碑上,尸骨葬于陵园之内,享受千百年香火祭祀的想法。
燕国的民众同将士们,敢于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高阳君荣蚠继续说着:“王上,至于受伤的四万多将士,当下治好伤,回到军队的有三万多人,还有一部分重残的将士,已在地方安置妥当,终生给予俸禄。”
听完荣蚠对于烈士陵园的禀报后,姬康对荣蚠言道:
“如此甚好,今年年终的祭祀大典,由军部与礼部共同主持进行。今后我燕国凡逢战事结束,当年都要举行国祭,以祭奠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
“就是今后天下太平了,对于这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们,我燕国朝堂也要五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以告慰这些长眠于地的英烈。此,为永例。”
姬康说完这话之后,并没有过多的感想。
但是殿内的众人来说,冲击不可谓不大。
荣蚠这个面对沙场生死如无物的大将,双膝跪地,郑重朝姬康大礼参拜道:
“臣代表这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们,多谢王上恩典。”
“荣蚠将军,这是寡人应该做的,快快请起。”
侍官令王从忙上前把荣蚠搀扶起来,发现荣蚠已经泪流满面。
殿内的几位阁相以及鞠武、田光二人,都站起身来,躬身向姬康致礼。
小说推荐
- 风雨燕归来(飞燕惊龙续)-卧龙生小说集
- 天龙帮帮主李沧澜,一心想称霸武林“与九大门派结下了怨仇。但终于被杨梦寰、朱若兰、赵小蝶等一批武林新秀所排斥。盗窃武林奇书《归元秘籍》的陶玉,被朱若兰一剑刺伤膝盖骨而跌落悬崖。杨梦寰携其娇妻李瑶红、沈霞琳隐居于“水月山庄,武林从此平静 五年后,陶玉突出江湖,原来他井未死去,而且已练成《归元秘籍》上所载
- 武侠小说未知连载中
- 大燕贵公子
- 本为贵公子,平生爱武才。名震长安城的“李二愣子,大燕统领府四子李无常做了一个梦,自此开始了他不凡的一生 作者:黑风山恶少所写的《大燕贵公子》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武侠小说黑风山恶少连载中
- 最新章:完本感言
- 大燕第一世子
- 郭卫穿越了,成为了一品大将军的儿子,但没想到开局就因为老爹造反被砍头 但没想到他又竟然复活了,还陷入一个几乎必死了循环之中,郭卫好不容易脱离循环,却发现自己还要收拾便宜老爹留下的烂摊子 不得已郭卫造出许多了玩意,补贴家用 作者:一唯的发明家所写的《大燕第一世子》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
- 穿越架空一唯的发明家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六十八章
- 燕将军与小公主
- 就在这样的天气,小公主偏偏提出,要去看莲花。素素无奈,只得找来两套男子的衣衫 小公主平日偷偷溜出宫时,总是和素素改扮男妆。而每次看到身着男装的小公主,素素总也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因为,换装的小公主真的不象她自己所说的“象极了一位小伙子。如果世上真有这么娇美俊俏的“小伙子,素素心想,那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 历史军事左翼完本
- 最新章:第十八章(完结篇)
- 燕子传奇
- 卧龙生作品集《燕子传奇》为了要挟大明皇上,河南巡抚马文中与西域魔教内外勾结,他们劫持公主,隐匿宫中,危害武林。一时间,宫中人人不安,武林怪事连连。中原大地,风雨欲来。武林高手江千里、小燕子,大内侍卫统领王彤等一批武林高手,为了报效朝庭,拯救武林,与魔教恶势力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争斗。他们越千山,历万
- 武侠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6章
- 卧龙生作品集之燕子传奇
- 燕子传奇txt下载由网友上传,作者为:卧龙生卧龙生作品集《燕子传奇》为了要挟大明皇上,河南巡抚马文中与西域魔教内外勾结,他们劫持公主,隐匿宫中,危害武林。一时间,宫中人人不安,武林怪事连连。中原大地,风雨欲来。武林高手江千里、小燕子,大内侍卫统领王彤等一批武林高手,为了报效朝庭,拯救武林,与魔教恶势
- 武侠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6章
- 还珠同人之小燕子
- 《还珠同人之小燕子》作者:木焱(完结)_TXT下载萧燕最近迷上了反琼瑶同人,最喜欢看的就那一群脑残被虐得凄惨无比的情节,每每看到此种情节,心里那叫一个爽啊,真是无法形容 可是,有一天,发现她自己竟然成为脑残之一的小燕子,当真是哭都哭不出来 既来之,则安之 除了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之外,她已无法可想了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9章
- 燕子回时
- [古装言情《燕子回时》作者:藍艾草【完結+番外】关于男主:金戈箭羽,当年麾下谁英雄?相见惊鸿处,吹角逐连营。孽缘,良缘?时光流转,谁与评说-经纶国手,莫忆绕床青梅时,新荷初绽月,小园独徘徊。岁枯岁荣,寸寸相思,寸寸成灰。关于故事:地角寒初敛,天歌云乍飞。春光不可度,绿鬓已成丝。来自异世界的灵魂大漠孤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80章
- 浪子燕青
- 梁山好汉浪子燕青无意中把灵魂转换到了异世大陆,在那里他有了自己的父母。为了给母亲讨还公道,他走上了一条嗜血的不归之路 作者:所写的《浪子燕青》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8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