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美国在国外驻军达二十三国之多。假若每一个国家象自由中国这样,那怎么得了?”[28]
台湾的辩解,声言“自发自动”。经国在事件前后,则从未露面。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声明,说“不似一无组织的行动”,可慌了蒋先生的手脚。据熟悉内幕的人说,蒋先生肝火大动,经国因而受到杖责。用常理推断,很可能是事实,在苦无证据的情况下,又只好姑妄听之。
很多人,为经国辩解,那位想做吴凤第二的丁中江就这么说着:
“对于这种难找证据的疑案,我以为从常识上加以判断,不管蒋经国个人心理上有没有存在着‘不喜欢美国’的因素,但他决不会愚蠢的来制造这么一个事件,一个儿子无论为了什么政治目的,决不至会做些替父亲找很大麻烦,让父亲向人道歉赔不是的事,除非是一个‘糊涂虫!’
经国当然不是个‘糊涂虫’,丁中江承认,为了‘军中政工’,‘构成他(蒋)和美国不愉快的主要因素。’”[29]
卜少夫把他比喻为‘希腊神话中的勇士阿齐里士”,“承受四面八方射来的冷箭和热箭”。说“经国目前处境之恶劣,并不下于大陆撤退前夕”。[30]
至于何事“恶劣”,少夫做了自我回答。他说是“美国人士天真地误解”。六月九日,香港新闻、文化界应邀访台,[31]是台湾展开舆论攻势,纠正雷案不良影响的政府行为。美国方面,除了道歉、赔偿,则无能为力。但是经国因而连续六年,隐藏在幕后,好象被人遗忘了似的,他的行迹暂时从报章杂志上消失,拒绝记者访问报导,很少出现公开场合。官职是“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领导荣民修筑全长三百四十八公里的横贯公路(主线加支线),经常奔走于东部的崇山峻岭中,做开路英雄。
经国计算着,只有借飞逝的岁月,冲淡友邦对他的“误解”,以“沉默是金,消弭外间的蜚言”。反正,美国人是健忘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快下台了,时间在经国这一边,耐心等待.定有云开日出.胜利在望的一天。
辅导会的工作,首创于一九五六年四月,经国先是副主任委员代理主任委员,翌年六月真除。曾有人建议:“你何必花这么多时间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他回答道:“我们要讨谁的好?今天我们一切工作、服务,难道说都是为了讨好?”
这位仁兄碰了一鼻子灰的原因,可以说,是其政治敏感性不够,不了解经国的处境和心思。倒是经国自己说出来了:辅导会的工作,是“政治工作”。
又是美军顾问团的建议,国军士兵的年龄普遍偏高,被中共讽刺为“胡子兵”,与真相大致符合。为了提高战力,华盛顿掏腰包,强迫蒋先生实施国军汰旧换新计划,以充员兵代替大陆抵台的职业士兵。
这个问题,处理起来,颇为棘手,主要是这批人长年置身军伍,一则离乡背井,孤苦无依;一则出操上课,谋生乏术。假如无适当安置,将会产生社会问题,进而影响军心士气。
经国勇敢地负起这个责任,自比“第三兵团”。除了“政治”,且有“良心”和“道义”的责任。他说:“我们同是生长在这苦难的时代里,多难的国家中,大家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对荣民是以感情、道义去服务,不是讲恩赐。”[32]
基隆一位上年纪的荣民,曾老泪纵横地告诉经国:“你在江西当专员,我已开始当兵。”九十岁的沈治平,双眼失明,要求经国:“能不能找个好医生让我双目复明。”年轻军官王国英,两腿被炮弹炸断,经国去宜兰荣家访问,他说:“对不起,我没腿,站不起来。”[33]
我们要承认,辅导荣民的工作,在当时台湾的官僚体系中,没有人能顺利执行此一复杂多端的庞大计划,因为,无人具备经国的权威。
辅导办法,大致为:年轻而有志求学的,辅导就学;有工作能力的辅导就业;需要休养的使之休养;病苦的使之就医。辅导会创办了医院、荣民之家、农场和工厂。
辅导会的成绩,如果予以客观评的,列为乙上。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他对立法院的工作报告中,就很坦白地说:“今天一般荣民的生活还是很苦,许多地方还不如理想,荣民的许多困难,还没有为他们解决。”有不少“荣民还在流浪街头”,更有靠神父施粥而果腹的荣民。
开辟横贯公路,为经国担任八载辅导会主委期间,最明显的政绩。就经济效益而言,这条路,穿山越岭,披荆斩棘,耗巨资不算,因施工而丧失生命的荣民,即达百人以上。花这么大的力气,殊无必要。但就事实言,荣民们有气力,有胆量,却无特殊的技能,没有比这个计划更能吸收那样庞大的劳工数量。
开山的工作,胼手胝足,没有机器,靠双手万能,没有补给,靠肩负手提,为的是“偏高”的工资,约合美金一元两角的血汗收入。三年十个月,全线通车,经国默默地完成一件大事,不能说非“五二四事件”的副产品,非他餐风露宿,有志竟成的巨大贡献。
经国的思想里,原带有强烈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台湾这一阶段,过去没有插足地方政务的机会,由辅导会而大展身手,也可以说,是他自苏联归国以来,最有始有终,将理想付诸实现的社会事业,时间愈远,许更能看得出他的功绩里程。
他在白己的“守信簿”上,写着:“等待我们去尽力的事仍旧很多。”
注释:[1]阳明山中正路一段六巷B1。
[2]官方从未暴露刘的真实身分。
[3]罗柏特著《戏剧式的军事审判》,香港《新闻天地》第485期,一九五七年六月一日,第4—5页。
[4]同[3]。
[5]台北《联合报》,五月二十三日。
[6]台北《联合报》,五月二十四日。
[7]刘奥特华著《我向社会哭诉》,台北《联合报》,五月二十四日。
[8]同[3]。
[9]同[3]。
[10]殷海光著《雷诺事件的检讨与建议》(上、下)台北《自由中国》,第18卷12-13期,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七日一二十四日。
[11]同[3]。
[12]同[10]。
[13]同[10]。
[14]《沉默的关注》台北《联合报》,五月二十一日。
[15]《第六点计划》,台北《联合报》,五月二十二日。
[16]此系唐棣先生告诉作者,时唐任中央党部四组总干事,参与国民党中央若干机密,现退休美国西海岸。
[17]魏大刚著《我亲眼看见台北群众愤怒行动一幕》,香港《新闻天地》,第485期,一九五七年六月一日。
[18]台北《联合报》,五月二十五日。
[19]王大空事后曾为治安单位扣留侦讯,但不久获释。
[20]同[18]。
[21]同[17]。
[22]同[18]。
[23]同[17]。
[24]死者吴麦涛,三十九岁,广东人,台北气象所工友。
[25]`An Fmotiona常Upset”The Reporter, June 13, 1957.
[26]“The Hayride is over", The Nation, June 8,]95i.
[27]0. Ldrnond Club,‘一气he Dream Dissolves.”the Nation,tune 8, 197.
[28]同[10]。
[29]丁中江著《风风雨雨蒋经国》,香港《新闻天地》,第489期,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30]卜少夫著《我听知道的蒋经国》,香港《新闻天地》,第488期,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31]访台成员包括徐计(乙故)、陆海安(《真报》社长,已故)、刘捷(《新生晚报》总编辑,已故)、徐速(作家,已故)、张六师(军事评论家,已故)、黄震遐(亚洲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己故)、马彬(作家,己故)、李秋生、司马璐、薛斯人等。
[32]李元平著《平几平淡平实的蒋经国先生》,台北中国出版公司出版,一九七八年五月。
[33]同[23]。
----
21雷震·《自由中国》
每六年一次的政治季候风,又在宝岛吹拂,七十四岁的蒋先生。面临睿智、勇敢的抉择—是退居幕后抑修宪连任呢?
宪法规定,总统任期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南京时代的张君劢等,拟订宪章时,预想到一个没有限期的总统,等于王朝世袭的民国版,所以,严格加以限制。
蒋先生的真实意图,很难从他发出的讯息(Signal)中,得到明确肯定的答案。因为,那些演说的措词,太模棱两可了,即使他最亲信的幕僚,猜起来也颇费周章。
一会儿他说,宪法不能修改,他要把它完整地带回大陆,一会儿,他又说:‘我要带你们打回大陆去!”
假使不修宪,他又怎么当选连任呢?不连任,又怎么“打回大陆?”
后来,大家才明白,他反对修改宪法,并不反对增加临时条款,就象曹聚仁教授所说,“在大房子旁边,加了小房子。”为了光复大陆,实勉为其“难”。
和很多政客一样,他擅玩魔术,他喜欢愚弄人民大众的智慧。
绕个大圈子,最后由党内善体君意的现代绍兴师爷们,运用大法官会议,作成解释决议,以现有在台的国民的表人数为计算标准,修改临时条款,但不“修宪”。
小说推荐
- 特德蒋科幻小说合集/特德蒋
- 特德蒋科幻小说合集作者为:特德蒋特德蒋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位刻画作家。共有一个下载包,里面有7篇小说。1.巴比伦塔2.除以零3.你一生的故事4.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5.领悟6.七十二个字母7.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 作者:所写的《特德蒋科幻小说合集/特德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科幻小说未知连载中
- 晚年蒋经国
- 蒋经国1949年随国民党兵败台湾,直到1988年去世,跨越了39年的生命历程。这段历史中,蒋经国从军中要职,逐步登上总统宝座,成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左右了台湾的政局。在蒋经国主政期间,最终实现了解严与开放党禁结束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使台湾走上了民主的道路,完成了现代社会的转型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全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4章
- 蒋介石传
-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书法家、诗人。1906年,在中学读书时即向家里提出要求到曰本学习军事。赴曰后,因非公费派遣,不能入军校,只能就读于东京清华学校。1907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1908年春被保送曰本东京振武学校,不久加入中国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9章
- 蒋介石传
- 客观的介绍了蒋介石的一生,是非功过自有人评 作者:所写的《蒋介石传》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7章
- 蒋贵妃传
- 从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嫡长女到太子府的蒋侧妃从太子府的宅斗到后宫之中惊心动魄的宫闱之争且看堂堂嫡长女如何冲破阻碍夺得君心#favorite_1{color#DC143C;font-weight:bold;border-style:double}公告:亲们,贵妃的156章节被抽回存稿箱了,凉子报错了,正在
- 穿越架空苏小凉完本
- 最新章:第 199 章
- 蒋方舟:
- 我认识三个人,同学们把他们叫着"亲嘴大王 第一个是W,七岁,性别:男。长得像个大胡萝卜。我只亲眼看过一次他亲别人。下了课,我在教室里看见许多同学像炒股票一样挤作一团,原来W正在亲一个男同学。不过我也不知道他亲着了没有 再说J吧,七岁,性别:男。长得像个圆圆的桃子。下了课,J把张雪追得到处乱跑,追她干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
-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口述:翁元记录:王丰翁元,本书口述者,蒋介石、蒋经画的贴身侍从副官。他入伍即做蒋介石侍卫,深得蒋介石喜爱与信任。他为蒋家服务四十余年,耗费了他大半生宝贵时光,见证了蒋家在台湾由强势到衰微的历史。永远公而忘私,这就是蒋氏父子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具体写照,也是我觉得一生对家人最亏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9章
- 蒋介石家族的女人们
- 蒋介石家族的女人们作者:赵宏 第一部分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是浙江溪口葛竹村人。王采玉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她幼承父教,聪明伶俐,精于女红,深得慈爱。但她青年时代命运不佳。其父王有则不事生产,家道中落。王采玉以一双灵巧的手,做针线活,贴补家中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苦。王采玉初嫁于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0章
- 寻找真实的蒋介石
- 《寻找真实的蒋介石》作者:杨天石最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处在剧烈变动的时代。许多动乱的发生和曲折发展的过程,里里外外,直接间接,似乎都不能不注意领导人物、群众活动、文化变迁、国际因素等的相激相荡,才构成中国现今的局面。至少在半个世纪之前,以近代史作为史学学术研究的一支,还颇见争议。近代历史虽有数据宏富之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4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