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卷如此,何忍言弃置二字?”
“诚如叶学士所说,爱莫能助!”
“只要有担当,如何不能相助。倘或皇上诘责,我独任其咎好了。”
官位是李囗最高,既然他如此说,大家自然无话,把施闰章取在里面。
这不过是其中有瑕疵的两卷,还比较容易处理;文字的高下优劣,见仁见智,大不相同,那就更费斟酌争议了。
因为,第一,皇帝虽有搜罗山林遗贤,消除汉人反抗之意的用心,却更重的是选拔其才,以为国用。其次,这一次制科,虽有许多志行高洁之士,宁死不就,或者就征而不应试;应试而不望取中的,却也有许多热中的人,更多的是妒嫉的人,言词文字;往往语涉讥刺,如果选拔不慎。必致惹出许多闲是闲非,说是主司无眼,不配衡文;甚至造谣说是有意徇私——已经有这样一个谣言,主试四学士各拟诗赋两题,御笔点定李囗所拟的赋题,杜立德所拟的诗题;试期前一日,题目已经泄漏,说哪一个哪一个诗文,有如“宿构”,即是皮里阳秋的话。因此,四读卷官相约,取中的名次,必须彼此同意,这样,就很费工夫了。
半个月过去,尚无动静,沉不住气的,便设法到各处打听。消息自然甚多,但人言人殊,大部分是由揣测而演变出来的谣言。
又过了半个月,四读卷官,方始拟定名次;决定分为一等二十名;其余的列为二等,至于严绳孙未曾完卷,应否录取,奏请御裁。
复奏以后,皇帝又亲自细阅全卷子,召见四读卷官,有所垂询。
这时已经决定,凡是录取的,不论授何官职,都人“明史局”修史;因此,皇帝不拿一般科举的功令来看五十名“征士”;严绳孙的名字,早已简在帝心,他说:“史局不可没有这个人!”
这就是严绳孙也录取了,换句话说,应试的五十人,无一不取。当然,严绳孙是“背榜”。
“名次也还有斟酌的余地。”皇帝说:“诗赋的韵脚,亦是学问中很要紧的,何以都检点。赋韵且不论,诗韵则取在上上卷里的,亦有出入。你们看这一卷。”
发下来的一本卷子是潘丰的,此人是江苏吴江人,也是个布衣;而应试的仍为“四布衣”,因为姜宸英原由叶方蔼与韩状元韩艹炎相约,共同列名荐举,谁知叶方蔼被宣人禁中,半月不得归家;韩艹炎久等没有消息,独自上书举荐,但已过了期限,所以未得应试,恰好江苏举到潘丰,便补足了“四布衣”的名称。
潘丰这本卷子中,“省耕”诗上一个“宫”字上有朱笔圈出。李囗这才明白,他这首诗用的是“二冬”的韵,而“宫”字在“一东”
无独有偶,另一本则以“二冬”的韵,误为“一东”,那本卷子是李来泰的,“逢”与“浓”字上亦有朱笔圈出。
施闰章的“清夷”二字,皇帝倒不甚措意;但指出一个字错了,这个字是“旗”字,误书为“囗”;旗属“四支”,旅属“五征”,亦算出韵。
李囗等人,自然引咎;并为犯错的人解释,说是“大醇小疵”,皇帝亦以为然。于是重新定了名次。上上第一名叫邵吴远,汤斌取在上上第二名。
名次定了,便得授官,由吏部议奏。由于旗籍大官,对此冷淡;而汉人中存着妒忌之心的甚多,所以吏部不敢授以较好的职位,建议的办法,一共四条:
第一、有官者各照原任官衔。
第二、已中过进士、举人而未曾出仕,俱授职内阁中书。
第三、贡生、监生、布衣,俱授职翰林院待诏。
第四、未试而年老者,授职司经局正字。
这四条办法奏达御前,皇帝颇为不满;诏谕煌煌,数百年未曾举行的盛典,落得这样的结果,何足为征士之荣,更失朝廷礼贤尊士的原意。因此召见有关大臣,面谕“再议”。
于是再次商酌,尽翻前议,齐人翰林,一等第一名邵吴远授职读翰林院侍讲;以下汤斌、吴来泰、施闰章授职翰林院侍讲,此外援职为翰林院编修的十八人,授职为翰林院检讨的二十八人,合计五十名。另外来试而年老者,俱授职为内阁中书,准予回籍。
点翰林是好难的事,三考出身,御笔亲点;十年寒窗的辛苦,未见得能够如愿,而五十征士,凭一赋一诗,半天的工夫,就能高坐清秘堂上,这就更使得未曾被荐的人,既妒且恨了。
于是这五十新贵,被称为“野翰林”,而且有一首七律,流传众口,讥嘲李囗、杜立德、冯溥、叶方蔼四主司外,当然也要攻击“野翰林”:
自古文人推李杜,如今李杜亦希奇、叶公懵懂遭龙吓,冯妇痴呆被虎欺;宿构零軿衡玉赋,失黏落韵省耕诗。若教此辈来修史,胜国君臣也皱眉。
在这五十征士中,尤其为人所妒的是“四布衣”;只是入史馆的只有三个,李因笃坚决“告终养”,得能如愿,回乡侍母。
不愿受职的,也还有得是,其中有一个叫孙枝蔚,当他被荐时,以年老为借口,请求免试;吏部官员说他不老。到了授职那天,那官员看他须眉皆白,便笑着说道:“孙先生老了!”
“我不老。”
“须眉庞然,怎说不老?”
“我四十岁就是如此。”孙枝蔚大发脾气,“我要求免试,你们说不老;现在又说我老了!老了不能做官,连辞官都不可以。这叫什么话?”
吏部官员唯有笑着道歉,而孙枝蔚亦终于带着内阁中书的街头,回到家乡。临行之前,做了一首诗:
一官如宠鹤,万里本浮鸥。献赋曾非晏,童年况异刘。山人今上路,小妇免登楼。临水看蝌蚪,惟添错字愁。
这些逸事妙闻,或者讥刺的诗文,对汤斌都不发生影响;得官不足为喜,令他兴奋的是,明史终于要开馆纂修了。
修明史开馆,以内阁学士徐元文为监修,翰林掌院叶方蔼、右庶子张玉书为总裁,五十弘博及右庶子卢传等十六人为纂修。于是搜集史料、订定体例,积极展开了记录一代兴亡、以为鉴戒的史学大业。
史馆中最起劲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朱彝尊,连上总裁好几封信,谈体例、谈史料、谈前朝公案的真相和是非,议论侃侃,锋芒毕露,颇道同事的妒忌。再一个就是汤斌,他的议论平实,作了一篇《明史凡例议》,认为官吏“纪、传、表、志”四大部分,“必君临天下方称纪,则系统分明”,因此,明太祖长子,被立为太子的朱标,虽被建文帝尊为“兴宗”,当称为“懿文太子”;世宗人承大统,追尊本生父为“睿宗”,仍当称为“兴献王”,因为这两“宗”,实际上不曾做过一天皇帝。
当时引起争议最烈的是,立不立“道学传”?有人主张照宋史体例,“将明儒学术醇正,与程朱吻合者,编为‘道学传’”,这是存着门户之见,意在贬斥王阳明一派;汤斌不以为然,但在体例中的议论。却并无成见,只说如立“道学传”,应该如何;不立“道学传”,只立“儒林传”又应该如何?最后当争议得相持不下时,汤斌提出了黄宗羲的一封信,方始定议。
黄宗羲的那封信,解释“儒”之一字,与圣贤并称,他说:“统天地人曰儒,以鲁国而止儒一人,”这是指孔子;所以“儒之名目,原目不轻。儒者成德之名,犹之曰贤曰圣也。”而“道学者,以道为学,未成乎名也,”换句话说,“道学”是个虚泛笼统的名词,与“儒”的成为一种“成德”的尊称不同。“以道为学”,不过表示有志于道,并不能显示出此人在学术上有何成就;好比有志做圣贤,究竟不是圣贤。所以“道学”不可以作史传的篇名,否则,就是“欲重而反轻、称名而背义。”元朝修宋史特立“道学传”,是元人之陋,不足取法。
这番议论,比朱彝尊所说的“儒林足以包道学、道学不可以统儒林”更见精警,因而由汤斌公开以后,“道学传”三字,便从预定的明史目录中删除。
编纂明史稿,以洪武至正德为一期,纪、传两部分,刊出人名,分别拈阄,巧得很,汤斌拈到的是开宗明义第一篇:“太祖本纪”
于是汤斌以明太祖实录为根据,通览当时有关的公私记载,冥搜默索,数次易稿,都觉得不能满意。便先撰作比较简单的史稿,着手“天文志、历志、王行志”的编纂。
皇帝对修明史的进度,非常注意,常常召见叶方蔼、徐元文等有所垂询。知道勤慎将事的是那几个人,补为日讲起注官,可以专折奏事。汤斌是其中之一。
康熙二十年辛酉,逢到乡试的年分,照例点翰林官为各省主考,这是个好差使,除了地方官办供应以外,录取的举人皆为门生,谒见“座师”时,要送上一封贽敬,数目多寡不一,但集腋成裘,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各省录取举人的名额,称为“解额”;以省分大小、人口繁简而定解额多寡,最多的是顺天和江南,都有一百六十余名,最少的是贵州,只得四十名;浙江列为第二等,有一百名左右。每一名新举人送座师的贽敬,通扯十两计算,汤斌此行就有一千两银子的收入。
这是皇帝特加的恩惠。当然也因为词科出身的,品学两胜,能够端正科场风气,为国选拔真才,所以十五处、三十名正副主考,词科出身的占了十三个,而且以正主考居多,除了汤斌以外,泰松龄放到江西,李来泰放到湖广,施闰章放到河南,曹禾放到山东,严绳孙放到山西,方象瑛放到四川,邵吴远放到广东,乔莱放到广西,米汉雯放到云南。
小说推荐
- 清平手册
- 乌云飘散,阳光从窗缝里钻进来洒在少年身上。那一刻,就像是舞台上的主角被打了一束追光,昏暗又安静的教室里林清忘了呼吸也忘了回答少年的问题 她想,这世界上有仙女是不是也有仙男的存在呢?欸 这个仙男居然是我的邻居.那以后林清的同桌是一个沉迷小说的姑娘,她说“小说里的女主啊,只要身世够惨,就能遇到白马王子来
- 都市言情来只螃蟹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三十三章
- 人间清醒手册
- 下载客户端,查看完整作品简介 作者:周贰木所写的《人间清醒手册》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周贰木连载中
- 最新章:第十三章 比较正经的一章
- 官员手记 芝麻官悟语
- 官员手记:芝麻官悟语作者:王敬瑞 本书是一位基层领导者所作,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修养又有方法的一位县委书记的集中写照和心声直白。作者王敬瑞曾获得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光荣称号,现任山西省阳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把自己多年来在基层领导工作岗位上所获得的弥足珍贵的心得体会,像珠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3章
- 教官你好,教官再见
- 出版名《教官萌于虎》空空如也群1:28927400空空如也群9:122916408加群暗号:我要ooxx 作者:撒空空所写的《教官你好,教官再见》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撒空空完本
- 最新章:82 番外:天狗
- 官欲:专摘官帽子,从省纪委开始
- 官场不只是人情世故,也是打打杀杀。人情世故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人前笑面虎,人后捅刀子,杀人不见血 反倒是打打杀杀来的真切,一刀下去,任何人情世故,都已经不重要了 周安宇重生归来,得报大仇,把仇人连根拔起。他立足省纪委,以法为剑,以纪为刀,剑开正邪,刀分黑白 他打打杀杀,不是不近人情,是让人情世故变的
- 都市言情小米辣沾盐连载中
- 最新章:第134章 得到重要证据
- 慈禧后私生活实录(前清宫廷女官德龄著)
- 德龄女士(习惯称为德龄公主)为慈禧御前八位女官中最为得庞的一位,也是晚清为数极少的受过西方教育、能说英语的皇家贵族女性。她与妹妹容龄郡主同为慈禧近身侍官。该书以作者在宫中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她在慈禧身边的所见所闻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宫廷政治生活内幕,对研究了解晚清史具有参考意义。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本宫廷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9章
- 清官吟
- 她:虽未贫苦人,却心系天下事 她:虽为生活逼迫,却不放弃心中的正义 她:虽为女儿身,却心装天下事 她:曾经亲眼目睹亲人的离世 她:曾暗下决心 她 为了天下黎明百姓,她甘愿脱下红装,换上蓝袍 聪明如她、精明如她、正义如她、沉静如她、一切有她开始 他:一国太子,娇贵无比 他:一张鬼王面具遮住了俊美的容颜
- 穿越架空凌可心完本
- 最新章:012:英雄救美
- 皇上,臣不想当清官
- 赵青楠只是混吃等死的推理小说作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朝穿越竟成了女扮男装的县令 而且原主还是嗝屁在办案的路上 看着一地的腔子,赵青楠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她不想当官啊,这咋还赶鸭子上架啊 眼看着案子要告破,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搬着一箱金子豪气的放在自己面前 赵青楠本着为官清廉的原则,吩咐衙差把金子收下,然后
- 穿越架空南山猫小仙连载中
- 最新章:一百一十二章:婉儿绝笔
- 俺宝玉在清朝当大官
- 一个退伍的特种兵生意正做得红火的时候,一场流行病袭来死在重病房,穿越到宝玉身上 但是这个宝玉却是在实实在在的清朝康熙初年,且看他如何玩转贾府,如何与黛玉、宝钗发生最让人惊叹的爱情;如何与秦淮八艳共进退;如何揭开康熙的神秘身份,如何解开清朝最大秘辛,如何帮助康熙大帝四处征战统一大中国,如何开疆辟土,如
- 穿越架空大哥柯染连载中
- 最新章:第56章 烟草大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