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纳粹亲历第三帝国末日

第27章


虽然伯西的命令更为合理,但魏德林也有自己的苦衷,苏联军队的强大攻势逼得他节节败退,想同第9军会合难如登天。魏德林最终选择了折衷的方案,他把指挥部再次移到了距市中心仅有6公里的地方,但并没有派出自己的装甲部队。魏德林的公然抗旨让希特勒大发雷霆,他严厉地斥责其为懦夫、第三帝国的叛徒,同时还派了一名高级军官前去逮捕他。 
  正当局势迅速恶化时,希特勒突然想到了“名人组织”,该组织由数百位知名的战俘组成,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与盟军领导人关系密切。纳粹将他们关押在柏林城外的集中营,作为战争中讨价还价的筹码。不过现在希特勒又有了新的主意,他准备将他们全部枪杀,一个也不留!凯特尔被他的想法惊呆了,这将招来盟军最为可怕的报复。他极力劝阻希特勒不要采取如此激进的行动,希特勒最终同意了,情绪也渐渐趋于缓和。但是没过多久,希特勒心中满腔的怒火又要再次被点燃。 
  现在,希特勒已经清楚地知道施坦因纳的部队一直待在原地,没有前进半步,也没有任何反击的意向。在听闻真相后他变得暴跳如雷,把与会的一些助手惊得浑身战栗。他脸色铁青地痛斥施坦因纳的背叛和周围所有人对他的不忠,军队将领一直在撒谎欺骗他,没有人值得信赖,没有人告诉他真相(这句话倒是真的)。空军不可靠,陆军不可靠,现在就连最忠心耿耿的党卫军也靠不住,“我们输掉了战争!我们输掉了一切!”希特勒哭丧着脸嚷道。这是在座的人第一次听到他亲口承认战败,在此之前,任何人胆敢发表这类失败主义言论,都会招来杀身之祸。 
  希特勒对着会议桌周围的将领们大吼大叫,他那歇斯底里的责骂声穿透了墙壁和走廊,连地堡上层的人都能听到。他的脸因为极度愤怒而变得扭曲可怖,还一度瘫坐在座位上像个孩子般痛哭流涕,“全完了,全完了……”他不停地喃喃道。渐渐地,怒骂和哭泣都停止了,希特勒回到书房中,把约德尔和凯特尔也叫了进去。 
  人们当然无法知晓希特勒在他的书房中都谈了些什么,但从战后对约德尔和凯特尔的审判来看,他们的证词都相当吻合。察觉到希特勒对战败的结果不再有异议,凯特尔冒险地提出了和谈的建议。这个在以往被认为是叛国的主张得到了希特勒的默许,他同时还授意由戈林来负责谈判工作。约德尔和凯特尔均认为戈林难以服众,但希特勒却坚持戈林是惟一有资格代表纳粹同盟军进行和谈的人。 
  在这次谈话结束后,希特勒又从宣传部招来了戈培尔,他们在书房密室中探讨了德国战败后的情况。这几个月来,戈培尔一直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一旦德国战败,包括他在内的纳粹高级官员都会用随身携带的毒药自尽,可他的家人孩子怎么办? 
  戈培尔曾想到让妻子带着孩子前往德国西部,那里是英国人控制的地区。戈培尔对英国人有一定好感,认为他们会善待自己的子女。他最不愿看到的是家人落入苏联人手中,经过“洗脑”后反过来仇恨他这个父亲以及他所代表的罪恶事业。戈培尔同样也憎恶美国人,但在当时,他和妻子都已经意识到孩子们的前途凶多吉少,因为“他们是约瑟夫·戈培尔的孩子”。 
  戈培尔向希特勒发誓,他和他的家人孩子都会追随元首,共同以身殉国,希特勒称赞了他的忠心耿耿。戈培尔从书房中出来,立刻返回办公室向全国发表了一篇简短的演说,宣称元首依然还在柏林,他将同将士们并肩战斗,誓死保卫首都。这是几周以来,人们第一次听到希特勒的下落。随后,戈培尔又主持销毁了纳粹的主要宣传报纸,然后返回赫尔曼戈林大街附近的官邸与家人团聚。 
  与此同时,希特勒也下令让约德尔和凯特尔前往巴伐利亚,继续负责指挥德国南部的战斗。约德尔和凯特尔纷纷劝说元首一同前往布彻斯加德,以图日后东山再起,但希特勒却表示他决心留在柏林,以身殉国。他已经放弃了继续战斗的希望,更不愿自己落到苏联人手里饱受凌辱。他要在最后关头终结自己的生命,其他人的去留由他们自己决定,他不会多加干涉。 
  随后,希特勒又在会客室召见了秘书们和营养师康斯坦茨,并告诉了他们自己的决定,他的情妇爱娃也在场。“我们战败了,一切都结束了,”希特勒说道,“你们走吧,各自逃命去吧。”爱娃告诉他自己会永远留在他身边。希特勒命令年纪较大的两位秘书乔安娜·沃尔夫和克丽斯塔·施罗德共同前往慕尼黑,负责处理那儿的相关事务。他同时还询问了另两位年轻的秘书是否愿意一同前往,但葛达·克里斯蒂安和特劳德尔·琼格都表示要留在元首身边,曼扎利也是一样的表态。其他自愿留下的女人还包括马丁·鲍曼的秘书艾尔斯·克鲁格(Else Kruger)。希特勒不禁哀叹道:“要是我的将军们能像我的女人们那样勇敢就好了。”他接着品尝了蛋糕和茶水,其他人都在一旁静静地喝茶,没人再提起战争。   
  地堡里的疯狂(4)   
  在戈培尔的官邸门口,两辆豪华轿车正等候着戈培尔一家的出现。过了一会儿,戈培尔夫妇带着他们的6个孩子上了车,每个孩子手中都拿着一个玩具。他们还带了一些剩余几天,也可能是几个小时内所必需的用品。汽车载着他们很快抵达了目的地,当孩子们一个个跨进地堡上层的大门时,给这所地府里的人们带来了久违的快乐和兴奋。对于希特勒的秘书们而言,孩子们的到来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安慰,天真无邪的童声和灿烂纯洁的笑容将几天来的阴郁、狂躁和压抑一扫而空,为她们濒临枯竭的内心注入了一丝暖流。 
  地堡上层的餐厅过道成了这些孩子们的游乐场所,曼扎利很高兴地负责起他们的饮食,为他们准备三明治和蛋糕。当戈培尔太太不在时,特劳德尔·琼格临时充当起母亲的角色,负责看管这些孩子。戈培尔的妻子玛格达患有心悸,在接下去的几天中她都在上层的一间屋子里休息,由斯达姆普菲格医生为她进行治疗。为了表彰她的忠心,希特勒将自己的金质纳粹徽章授予了她。(令人好奇的是,当我几天后见到希特勒时,那个徽章却依然在他胸前挂着。战后,希特勒的助手奥图·甘什很肯定地告诉我元首共有两个相同的徽章,当戈培尔太太不在场时,他就会取出另一个新徽章佩戴) 
  最后的几天中,克丽斯塔·施罗德奉命处理希特勒的一些私人信件。希特勒把保险箱的钥匙交给她,命令她取出信件并交由他的高级助手尤里乌斯·肖布焚毁灭迹。克丽斯塔领命行事,当她打开保险箱时,发现信件上面摆放着一把华尔瑟手枪。这位秘书为了给自己留个纪念,并没有交出所有的信件。她挑了几张明信片,上面有希特勒的亲笔画。有一张上面画了汉堡的易北桥,还有一张是一个女孩的头部和肩部画像,据猜测可能是希特勒的侄女吉莉·拉包尔。第三张上画了一个流浪的犹太人,还有些卡片上则出现了他最喜欢的好莱坞电影明星查理·卓别林。克丽斯塔把剩余的信件都交给了肖布,后者全部将其焚毁。完事之后,肖布兴冲冲地闯进希特勒的书房向他汇报,却发现希特勒正在细心擦拭着自己的佩枪。肖布立刻退了出去,惶惶不安地等待着那个最终时刻的降临。但在接下去的几分钟内,他并没有听到任何的枪声。 
  希特勒允许部下自由选择的决定让许多人都暗自松了口气,工作人员开始大批撤离。在4月22日晚到次日凌晨的这段时间内,许多党总部职员都离开了柏林,希特勒不停地同前来辞行的人们握手告别。这次撤离工作代号“后宫行动”,由希特勒的飞行机师汉斯·鲍尔(Hans Baur)负责主持。整个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波折,共有10架大型运输机从柏林西郊外的机场加图起飞,但最后抵达巴伐利亚的只有9架,另有一架飞机在飞行途中坠毁并发生爆炸。令希特勒倍感心痛的是,里面装着他的谈话记录等一些最珍贵的文献资料,现在全都化为了灰烬。那些离开的人称留在地堡里的人为“行尸走肉”,不过他们自己也好不到哪儿去,巴伐利亚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自由,美国第7军很快占领了那里。 
  此时,苏联军队几乎已经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西线的苏军离波茨坦仅有10公里,而在北面、东面和东南面,苏军也加快了前进的步伐,逐渐收紧包围圈。柏林北部位于奥兰尼恩堡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已经被解放,苏联人在那里目睹了骇人的景象,地狱般的惨状让人毛骨悚然。苏军已经做好了最艰苦的准备,他们知道,越是接近柏林中心,战斗会变得愈加惨烈,双方必将在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街区展开你死我活的肉搏战。 
  在听闻了希特勒的境遇后,希姆莱主动要求将他的仪仗队派往柏林参加战斗,希特勒充满感激地接受了这一请求。希姆莱没有食言,将这支部队送往了柏林。很快,希姆莱又将见到瑞典的勃纳多特伯爵,这是他们第四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到了这个时候,希姆莱还在幻想着只要赶希特勒下台,建立一个由他领导的新政府,盟军就会做出让步和妥协。而此时,盟军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摧毁纳粹势力,迫使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 
  当天晚上,凯特尔元帅向希特勒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计划,由他前去寻找温克(Wenck)将军和他的第12军,从西南方向冲破苏军的包围圈,拯救柏林于危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