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草根政治日记

第31章


 
  这张照片里的布什,不但佩戴了个纳粹徽章,如希特勒般地举起右手,而且还有个超长的鼻子,那是取材于童话人物匹诺曹,那个可爱的一说谎鼻子就会变长的木偶。当然,拿着这个充气模型的人不是夸布什如匹诺曹般可爱,而是说他撒谎。 
  还有人则举张布什的照片,在他鼻子的部位直接插根红棍子,也是说他撒谎的意思。正好旁边还有人举了张“布什撒谎,谁人命丧?”的标语牌,补充得丝丝入扣。 
  除了关心第三世界的反美斗争外,资本主义国家本身也有人站出来反对布什,比如这个赤裸着上身的猛男,大概是个瑞士人,脖间系着瑞士国旗。众所周知,瑞士是个中立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置身度外,这位猛男打出的标语便是:“连瑞士人都恨布什!” 
  这张标语牌则试图用地图诠释我们中国的一句老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惜的是,其实支持布什的地方远不是他的地图里所标出的那么少。 
  这次示威游行在很大程度就是一次对布什进行人身攻击的狂欢节。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美国人民的幽默感也是无穷的。他们的标语牌都是五花八门、充满创意,比如这张:“德克萨斯州的某镇怀念它的那个白痴!”(布什来自德克萨斯州。) 
  这张标语牌里的“chickenhawk”是个生造出来的词,“chicken”在美语里是常用来比喻怯懦,大意是说:“把那个假装鹰派的胆小鬼送回猪场。” 
  说猪场,猪还立刻就到了。这张照片里的猪乍一看也还蛮可爱,还是睫毛长长的、粉红色的猪。 
  等它走过来,我们才看见它身上的标签:“GOP”,意思是“老大党”,即共和党的别称。 
  也有人拿着“Buck Fush”的牌子。从字面上看,这两个词没啥意义,不过,其实大家都明白它的真实意味。 
  好在美国别的没有,却从来不缺猛男,上面这位绅士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自有别人大大咧咧地举着招摇过市。 
  反战人士大多认为布什政府故意说谎,引导美国进入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除了给他安长鼻子外,他们还有其他方法来暗示布什说谎。像下面这张照片上,布什浓妆艳抹,旁边写道:“涂抹得好!” 
  这位老先生则用箭头来标明布什和真相背道而驰。 
  这张宣传画是套用的那张人们非常熟悉的“你的国家需要你”,那是号召人们为国效力的。原版里的那个绅士在这里变成了布什,文字也相应地变成了“我需要你”,后面又接上两行:“相信我的谎言。” 
  这个气球上写着“不要世界范围的愚弄”。这句话是化用了“世界范围的优势”这个词组,改变“优势”(Dominance)一词里的两个字母,就巧妙地把它拼成了“愚弄”(Dumbinance)。 
  甚至连电话亭里都贴上了传单。 
  前来友情客串的还有一只小狗,它身上的“衣服”写着“把我从布什手中解放出来!”以及“2004年,布什舔一舔。” 
  至于化装成布什的人,也有好几个。那个面具自然做得特别夸张。 
  还有更敬业的,除了化装成布什外,还拿了个充气的地球一抛一抛地玩,意思是:布什在玩弄整个世界。 
  再往下就有些少儿不宜了。有位男士把一个充气娃娃顶在头上,娃娃的背面写着“布什强奸美国”,正面则是“布什真臭”。 
  最好玩的则是,我正走在人群中时,忽然后面有人说:“对不起,请给布什先生和迪克先生让个路。”我转头一看,哗!果然是一个“迪克”和一个“布什”,摇摇摆摆地走了过来,边走还边和大家招手。“布什(Bush)”在英文中是“灌木”的意思,那个绿色的植物就是指他。迪克(Dick)是指副总统迪克·切尼,至于“迪克”一词在英语中是什么意思,大家看了照片,自然也就明白了。   
  纽约示威记(3)   
  迪克·切尼号称是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副总统,很多人认为他才是布什政府的真正政策制订者,因此人们也“恨布及切”,对布什的愤怒,很多都发到他的头上。他曾经担任首席执行官(CEO)的哈里伯顿(Halliburton)公司未经竞争就得到了重建伊拉克的巨额订单,切尼作为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也着实大捞了一把,这对切尼的名声是个很大的污点。美国的家政女皇玛撒·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由于在股票买卖上说谎,最近被判入狱,有人代为打抱不平,举出标语牌说:“玛撒的牢房应当属于切尼!”看得我灵感大发,下次要有机会,我也要举个标语牌:“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今天的太阳非常好,虽然是在曼哈顿的高楼大厦之间,也晒得人们满头大汗。我的策略是:每走一个街区,就出来在背荫处乘一会儿凉,正好可以等这一批队伍走过去,加入下一批新的队伍——因为今天来游行的人实在太多了,搞笑的创意也层出不穷,如果总跟着一群人走,未免有遗珠之憾。 
  好在每一个新团队的到来都是很好辨认的,他们往往都打有自己组织的大旗或者横幅,衣服也基本是统一的色样,尤其是他们的团体不管人多人少,一套鼓乐是必然少不了的,只要听到远远的一阵鼓声喧嚣而来,就知道又有一个新的团队赶上来了。随着行军的鼓声,团队里的人都踩着鼓点,摇摆着且舞且行,并跟着鼓声一齐喊口号。 
  比如这个团队:她们跳了一阵,就喊:“不要克里,也不要布什,给我们一个选择!(No Kerry, No Bush, Give us a Choice, Give us a Choice!)”看来这是一个年轻人的激进组织,民主党和共和党一起反的主儿。果然,她们很快就喊出了她们真正的声音:“一、二、三、四,布什克里去打仗!五、六、七、八,我们每个州都需要纳德尔!(One two three four, Bush and Kerry go to war! Five six seven eight, We need Nader state to state!)”很是合辙押韵。 
  纳德尔是美国著名的工人权利活动家,是比民主党还要左的左派,迹近于社会主义者了,因此很投合叛逆期的年轻人心理。在2000年的大选中,如果不是纳德尔在好几州抢走了极左翼的选票,戈尔就已经赢得总统宝座了。为此,民主党对他极有微辞,上次推他为总统候选人的绿党,这次也不再找他了。不过,纳德尔自己却越战越勇,今年又作为独立候选人来参选,并且也确实在很多州都登上了选票。他的极左立场深受激进的年轻人欢迎,因此在今天的游行队伍里也显得声势浩大。他们打出的标语牌自然是克里布什一起反,只有纳德尔才是正确的方向,如下面这张照片里的“布什+克里=战争;纳德尔+加米欧(纳德尔的竞选伙伴)=和平”,以及用克里和布什的头像点缀的问题“选择在哪里?”。 
  对于“选择”的问题,他们自然也早有答案。一阵鼓声之后,只听见他们齐声喊道:“我们需要纳德尔来发出我们的声音,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是一丘之貉!(We need Nader to give us our voice, Republicans and Democrats there"s no choice!)” 
  纳德尔的看家绝技是工人权利,当然他的追随者们也不会忘记在口号里表现出来:“钱要用在工作和教育,而不是战争和占领!(Money for jobs and education, not for war and occupation!)” 
  这些琅琅上口的口号,非为他们所独有,所有的组织都有一套准备好的口号,还印在传单上,随着队伍的行进到处分发,让其他散兵游勇也跟着一起喊。不过,纳德尔毕竟太激进了,虽然这些年轻人们激情十足,但大部分人要么只是反布什,要么是支持克里的,跟他们一起喊的不多,举着克里的牌子的人倒不少。 
  总的来说,游行队伍里什么样的政治观点的人都有,甚至还有共和党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大家都反对战争。比如下面这个举着“一个反战的共和党人”的老先生。 
  还有这一位:“内布拉斯加共和党人反对布什!” 
  共和党的一大旗帜是“爱国主义”,以至于任何反战的人,他们都给扣个不爱国的帽子。有人在标语牌中说:“我爱我的国家,可我憎恨它的战争!” 
  我在游行中看到的一个很有趣的场景就是:一位穿着白色吊带上装的女士弯着身子,让一位男士在她的衣服后背写上:“我是一个爱国者!”而我今天最欣赏的一个标语牌则是这句美国国父、也是我最佩服的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名言:“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 
  这个观点很是符合我这样的自由党人的胃口,类似的还有这张焦距没有调好的照片上的标语:“政府即暴力!” 
  我也非常同意这个标语牌上的话:“一个愿意牺牲自由来换取安全的国家,必将同时失去、也不配得到自由和安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